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神经性耳鸣是一侧还是两侧

|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神经性耳鸣是一侧还是两侧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神经性耳鸣可能单侧或双侧出现,具体与病因相关。主要有内耳微循环障碍、听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精神心理因素、药物毒性反应等原因。

1. 内耳微循环障碍

内耳血管痉挛或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单侧耳鸣,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伴随眩晕或听力下降时需排查梅尼埃病。治疗可选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片,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避免咖啡因和噪声刺激有助于缓解症状。

2. 听神经损伤

突发性耳聋、噪声性聋等易引发单侧耳鸣,多伴有耳闷堵感。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片联合巴曲酶注射液可改善内耳水肿。高压氧治疗对急性期损伤有修复作用,需在发病1周内开始干预。

3.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脑干或听觉皮层病变可能导致双侧耳鸣,常见于多发性硬化、脑梗死等疾病。需通过头颅MRI明确诊断。营养神经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中枢代偿功能。

4. 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引发的耳鸣多为双侧,症状轻重与情绪波动相关。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有效。白噪音掩蔽疗法能降低对耳鸣的敏感度,每日练习30分钟正念冥想有助于情绪调节。

5. 药物毒性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等耳毒性药物易导致双侧耳鸣。发现后应立即停药并使用神经营养剂如腺苷钴胺片。建议用药期间定期检测听力,避免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用。

神经性耳鸣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饮食注意控制盐分摄入,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深绿色蔬菜。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环境噪声超过85分贝时需使用防护耳塞。若耳鸣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听力骤降,须及时至耳鼻喉科完善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70岁以后帕金森病的症状

70岁以后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等。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70岁以后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1、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表现为肢体在静止状态下出现不自主的抖动,常见于手部,呈搓丸样动作。这种震颤在情绪紧张或疲劳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消失。随着病情进展,震颤可能逐渐波及对侧肢体或下颌、嘴唇等部位。震颤频率通常为4-6赫兹,具有节律性特点。

2、肌强直

肌强直是指肌肉持续性的紧张度增高,表现为被动运动时阻力均匀增加,类似弯曲铅管的感觉。患者可能感到肢体僵硬、活动不灵活,尤其在起床或久坐后更为明显。肌强直可导致面部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特征。严重时可能影响吞咽功能,增加误吸风险。

3、运动迟缓

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表现为动作启动困难、运动幅度减小和速度减慢。患者可能出现写字变小、步态拖曳、转身困难等症状。日常活动如扣纽扣、系鞋带等精细动作完成困难。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冻结步态,即在起步或转弯时突然无法移动。

4、姿势平衡障碍

姿势平衡障碍多出现在疾病中晚期,表现为站立时身体前倾、步态不稳、容易跌倒。患者行走时步幅变小、步速变慢,呈慌张步态,即越走越快难以停止。转身时需要多步完成,平衡功能受损增加跌倒骨折风险。严重时可能出现姿势反射消失,轻微推力即可导致跌倒。

5、非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常见表现有便秘、尿频尿急、体位性低血压等自主神经症状。睡眠障碍可能表现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失眠或白天过度嗜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晚期可能伴有认知功能下降甚至痴呆。

帕金森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饮食上可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西蓝花等,预防便秘。家属需注意居家安全,移除障碍物,安装扶手等防跌倒设施。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遵医嘱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不建议自行增减药物。出现吞咽困难或明显认知下降时需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