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糜烂性胃窦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内镜下治疗等方式治疗。糜烂性胃窦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胆汁反流、应激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酸或过硬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减少胃黏膜刺激。日常需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能覆盖创面,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辅助减少胃酸。需遵医嘱用药。
3、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可采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治疗期间需严格完成疗程,避免耐药性。
4、内镜下治疗对于活动性出血或深大糜烂,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夹闭、黏膜切除术等治疗。术后需禁食并监测并发症。
治疗期间需戒烟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若出现呕血或黑便应立即就医。
身体湿气重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丸、二妙丸、五苓散等中成药调理,同时可适量食用薏米、赤小豆、山药、冬瓜等健脾祛湿食物。
一、药物1. 参苓白术散含人参、茯苓等成分,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稀,需中医辨证使用。
2. 藿香正气丸含藿香、紫苏等成分,针对暑湿或寒湿导致的腹胀呕吐,外感症状明显时适用。
3. 二妙丸由苍术、黄柏组成,主治湿热下注引发的关节肿痛或女性带下异常。
4. 五苓散含茯苓、泽泻等利水成分,适用于水湿内停引起的小便不利或水肿。
二、食物1. 薏米健脾渗湿,可煮粥食用,对下肢浮肿或皮肤油腻有改善作用。
2. 赤小豆利水消肿,搭配薏米增强祛湿效果,适合湿热体质者。
3. 山药补脾益肺,改善湿气重伴有的消化功能减弱。
4. 冬瓜清热利尿,夏季湿热重时煲汤食用有助于排出多余水分。
湿气重需结合运动排汗及避免潮湿环境,长期未缓解建议中医科就诊明确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