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8次阅读
传导性耳聋和精神性耳聋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及发病机制,前者由外耳或中耳结构异常导致声音传导障碍,后者与心理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相关。
1、病变部位差异
传导性耳聋的病变集中于外耳道、鼓膜或听小骨等机械传导结构,常见于耵聍栓塞、中耳炎或耳硬化症。精神性耳聋则无器质性病变,多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相关,听觉通路在功能检查中通常显示正常。
2、听力检查表现
传导性耳聋在纯音测听中表现为骨导听力正常而气导下降,气骨导差超过15分贝。精神性耳聋患者可能出现全频段听力下降但缺乏客观病理依据,且检查结果常与主观描述不符,通过听觉诱发电位可验证听觉通路完整性。
3、发病诱因不同
传导性耳聋多由感染、外伤或先天畸形等物理因素引发,如化脓性中耳炎会导致鼓膜穿孔。精神性耳聋常见于重大心理应激事件后,部分患者存在癔症性人格特征,症状突然出现且可能伴随其他功能性躯体障碍。
4、治疗方向区别
传导性耳聋需通过耵聍取出、鼓室成形术或助听器改善传音结构功能,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精神性耳聋需心理干预联合行为认知治疗,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但禁用耳毒性药物。
5、预后特征对比
传导性耳聋经有效治疗后多数听力可显著恢复,慢性中耳炎可能遗留轻度听力损失。精神性耳聋症状易反复,需长期心理支持,部分患者存在症状转换现象,需警惕其他心身疾病共病风险。
两类耳聋患者均需避免噪声暴露,传导性耳聋者应注意耳道清洁干燥,精神性耳聋患者建议维持规律作息并配合放松训练。出现听力下降应尽早就诊耳鼻喉科,必要时转诊心理科或精神科进行联合评估,不可自行使用滴耳药物或精神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