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喝中药拉肚子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喝中药拉肚子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喝中药拉肚子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个体敏感、配伍不当、煎煮方法错误或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泻、腹痛、肠鸣等症状。可通过调整用药方案、规范煎煮流程、配合饮食调理等方式缓解。

1、药物成分刺激

部分中药含有大黄、番泻叶等泻下成分,可能直接刺激肠道蠕动加速导致腹泻。若方剂中含此类药材,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配伍或减少剂量。伴随症状可能包括腹部隐痛、排便急迫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2、个体敏感反应

体质敏感者可能对某些药材如黄连、黄芩等寒凉成分不耐受,引发胃肠功能紊乱。此类情况需及时停用原方剂,并咨询医生开具健脾和胃的替代方剂。常见症状为水样便伴轻微腹胀,可配合使用参苓白术丸或附子理中丸温补脾胃。

3、配伍禁忌

违反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原则的配伍可能产生毒性或不良反应,例如甘草与甘遂同用易引发剧烈腹泻。需由中医师重新辨证组方,典型症状为突发性绞痛伴频繁水泻,必要时可短期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控制症状。

4、煎煮方法不当

煎药时间不足可能导致某些毒性物质未被充分分解,如附子未经久煎会引发腹泻。正确做法是先煎附子1小时以上再入他药。伴随症状包括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处理。

5、脾胃功能低下

素体脾虚者服用滋腻或寒凉药物易出现运化失常,如熟地黄、阿胶等可能加重湿滞。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配伍砂仁、陈皮等理气健脾药,症状明显时可使用补脾益肠丸或香砂六君丸调理。

服用中药期间出现腹泻应记录排便频率与性状,避免进食生冷食物,适当饮用淡盐水防止脱水。若腹泻持续超过2天或伴随发热、血便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停用中药并就诊。日常可配合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增强脾胃功能,煎药前务必咨询医师具体的药材处理要求。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脾胃不好引起的咳嗽症状是什么?

脾胃不好引起的咳嗽症状主要表现为痰多色白、咳嗽声低弱、饭后或夜间加重,可能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咳嗽主要有痰湿阻肺型、脾虚痰盛型、胃气上逆型、寒湿困脾型、饮食积滞型等类型,需结合具体证型辨证施治。

1、痰湿阻肺型

长期脾胃虚弱导致水湿停滞,聚而成痰上犯于肺。咳嗽痰多色白质黏,胸闷气促,舌苔白腻。可遵医嘱使用二陈丸燥湿化痰,配合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严重者可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日常需忌食生冷甜腻,可用陈皮泡水代茶饮。

2、脾虚痰盛型

脾气不足运化失职,痰浊内生壅塞气道。咳嗽反复发作,痰白清稀量多,伴有气短乏力。治疗宜用六君子丸健脾化痰,辅以黄芪建中汤补益脾气。食疗可用山药薏米粥,避免过度劳累伤脾。

3、胃气上逆型

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引发喉间呛咳无痰。常见饭后咳嗽加重,伴嗳气反酸。可选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和胃,配合香砂养胃丸调理中焦。饮食需细嚼慢咽,餐后保持直立位,睡前3小时禁食。

4、寒湿困脾型

过食生冷或外感寒湿困遏脾阳。咳嗽痰白清冷,遇寒加重,腹部冷痛。治疗用苓桂术甘汤温化寒湿,配合附子理中丸温补脾阳。注意腹部保暖,可艾灸中脘、足三里穴位。

5、饮食积滞型

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食积化热上熏于肺。咳嗽痰黄黏稠,口臭腹胀,大便酸腐。宜用保和丸消食导滞,配合枳实导滞丸清热化痰。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每餐七分饱,适当增加白萝卜、山楂等消食食材。

脾胃型咳嗽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避免饥饱无度,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可常按揉中脘、脾俞等健脾穴位,适当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招式。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强力镇咳药物掩盖病情。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过度贪凉,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脾胃气机调达。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