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浸润性癌和导管癌不是同一种疾病,浸润性癌是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导管癌是乳腺癌的组织学来源分类。
浸润性癌指癌细胞突破乳腺导管或小叶的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多种亚型。导管癌则特指癌细胞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非浸润性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属于导管癌的一种进展形式,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和转移倾向。
导管原位癌属于癌前病变阶段,癌细胞尚未突破导管基底膜,治愈率接近100%。当导管原位癌进展为浸润性导管癌时,癌细胞获得侵袭能力,可能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转移至腋窝淋巴结或远处器官。从治疗角度看,导管原位癌通常仅需局部手术切除,而浸润性导管癌需根据分期联合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方案。
乳腺肿瘤的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明确性质。建议40岁以上女性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筛查,发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皮肤橘皮样改变时及时就诊。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避免过量饮酒有助于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乳腺癌转移通常存在一定顺序,常见转移路径为局部淋巴结→骨骼→肺→肝→脑。乳腺癌患者的转移顺序可能受肿瘤分子分型、病理分期等因素影响,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严格按照该顺序发展。
乳腺癌细胞多首先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质地变硬。随着病情进展,肿瘤细胞可能经血行转移至骨骼,引发骨痛、病理性骨折。肺转移常出现咳嗽、胸痛症状,肝转移可能导致黄疸、腹水,脑转移则伴随头痛、呕吐或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具有转移倾向差异,例如三阴性乳腺癌更易发生内脏转移,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更倾向骨转移。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跳跃性转移或同时多器官转移,这种情况在高级别肿瘤或治疗不及时病例中更为常见。肿瘤细胞可通过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播散等多种途径扩散,循环肿瘤细胞可能突破血管屏障形成转移灶。炎性乳腺癌或存在脉管癌栓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可能提前。
建议乳腺癌患者进行规律随访复查,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监测转移迹象。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适量有氧运动可改善机体代谢状态。出现持续性骨痛、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期发现转移灶有助于获得更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