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胃部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怎么治疗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胃部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怎么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卢成瑜
卢成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胃部息肉是由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主要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有关。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切除和手术切除。
1、慢性胃炎是胃部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胃黏膜炎症刺激会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息肉。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炎是减少息肉发生的关键。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饮食上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酒精和咖啡因摄入。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息肉密切相关。这种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和息肉形成。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的重要步骤。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铋剂。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
3、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胃部息肉的风险。家族中有胃息肉或胃癌病史的人群需提高警惕。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息肉。对于高危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更频繁的检查频率。
4、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会损伤胃黏膜,增加息肉形成的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这类药物,必要时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米索前列醇以减少副作用。
5、胃部息肉的治疗方法因息肉大小、数量和病理类型而异。较小的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如高频电切术、激光切除术或氩离子凝固术。对于较大或多发息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复发情况。
胃部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关键。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根除幽门螺杆菌、合理用药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胃部息肉。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坚持随访,确保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息肉要做手术吗

胃息肉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其大小、数量、病理性质以及是否存在症状。大部分良性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来治疗,而对于可能恶变的息肉则需及时手术。 1、胃息肉的分类及危害 胃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通常与慢性胃炎相关,恶变几率较低;腺瘤性息肉由于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应及时处理;胃底腺息肉多见于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遗传相关,癌变风险较小,但仍需定期随访。 2、需要手术的情况 1息肉直径≥1cm:较大的胃息肉容易发生恶变,应通过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处理。 2腺瘤性息肉:由于腺瘤息肉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如果发现通常建议尽快切除。 3存在症状或出血:若胃息肉引起明显不适如胃痛、出血、消化不良等,需内窥镜切除改善症状。 3、手术的选择 1内镜下切除:对于大部分单个或少量息肉,最常用的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恢复快,创伤小。 2传统手术:如果息肉过大、数量多或怀疑恶变,可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 3随访观察:对于直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