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创伤性神经瘤是一种因神经损伤后异常修复形成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多发生于周围神经断裂或挤压伤后。
1、发病机制
当周围神经纤维断裂后,近端轴突会尝试再生。若再生受阻或错位生长,神经纤维与周围结缔组织无序增生可形成瘤样结构。常见于截肢后残端、手术切口周围或严重外伤部位,表现为局部硬结伴触痛。
2、典型症状
特征性表现为触发性疼痛和感觉异常。轻触患处可引发电击样剧痛,可能伴随麻木、蚁走感等感觉障碍。部分患者存在Tinel征阳性,即叩击瘤体远端出现放射痛。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3、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超声可显示神经连续性中断及瘤体结构,MRI能清晰呈现神经走行异常与周围神经卡压情况。需与神经鞘瘤、纤维瘤等软组织肿瘤鉴别,必要时需病理活检确诊。
4、保守治疗
早期可采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缓解症状。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能减轻炎症反应。物理治疗如经皮电神经刺激、超声波治疗可能改善局部微循环。
5、手术治疗
顽固性疼痛需行神经瘤切除术,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神经移植术等。近年开展的神经定向再生技术可引导轴突有序生长。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预防粘连,但存在复发风险。
患者应避免患处反复摩擦或压迫,穿戴宽松衣物。适度按摩周围肌肉可改善血液循环,冷敷有助于缓解急性期疼痛。若出现持续灼痛或运动功能障碍,应及时复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病情进展。维生素B族营养素对神经修复有辅助作用,可适量补充甲钴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