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什么引起的原发性腹膜炎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引起的原发性腹膜炎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原发性腹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诱因有肝硬化腹水、免疫功能低下、泌尿系统感染扩散等。发病机制多为血源性或淋巴途径感染,少数与肠道菌群移位有关。

1、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腹水形成,腹水中蛋白含量低、补体不足,削弱腹腔局部防御能力。同时肠道菌群失衡易发生细菌移位,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可通过肠壁进入腹腔。患者会出现发热、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腹水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超过250个/mm³。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生素,同时配合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2、免疫功能缺陷

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患者,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难以清除血源性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易通过血液播散至腹膜,表现为突发高热伴弥漫性腹痛。血液培养阳性率较高,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必要时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3、泌尿生殖感染

女性盆腔炎或肾盂肾炎时,细菌可经输卵管逆行感染腹膜。淋病奈瑟菌和衣原体引起的输卵管积脓破裂后,脓液直接刺激腹膜引发炎症。典型症状为下腹痛向全腹扩散,伴有阴道分泌物异常。需采集宫颈分泌物培养,治疗选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联合盐酸多西环素片。

4、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脐部感染或早发型败血症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脐静脉扩散至腹膜。患儿表现为腹胀、呕吐、皮肤花纹样改变,脐部分泌物培养可明确病原体。需立即静脉给予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联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同时进行脐部消毒护理。

5、自发性细菌感染

部分患者无明确感染源,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细菌移位有关。大肠埃希菌和厌氧菌突破肠黏膜屏障后,引发腹膜充血水肿和脓性渗出。诊断需排除继发性腹膜炎,治疗首选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配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覆盖厌氧菌。

预防原发性腹膜炎需控制基础疾病,肝硬化患者应定期检测腹水蛋白含量,必要时预防性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避免生冷食物,注意口腔和会阴清洁。出现持续腹痛伴发热时须及时就医,进行腹腔穿刺和微生物检查。恢复期应进食高蛋白低盐饮食,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帮助黏膜修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脐疝不处理会怎么样

脐疝不处理可能导致疝囊逐渐增大,严重时可能引发嵌顿或绞窄性疝,需及时就医。脐疝通常由腹壁肌肉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佩戴疝气带、手术修补等方式治疗。 1、疝囊增大:脐疝不处理时,疝囊可能随腹内压增加而逐渐增大。长期未治疗的脐疝可能导致腹部不适感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佩戴疝气带,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腹内压。 2、嵌顿风险:脐疝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嵌顿,即疝内容物卡在疝环内无法回纳。嵌顿可能导致局部疼痛、红肿,甚至肠梗阻。此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 3、绞窄性疝:严重未处理的脐疝可能发展为绞窄性疝,疝内容物血供受阻,导致组织坏死。绞窄性疝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需紧急手术治疗,如疝修补术或腹腔镜手术。 4、感染风险:长期未处理的脐疝可能因局部皮肤破损或摩擦导致感染。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需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洛片0.25g每日三次。 5、生活质量下降:未处理的脐疝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行走、弯腰等活动受限。长期不适感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影响睡眠质量。建议定期复查,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如开放式疝修补术。 脐疝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蔬菜,促进肠道蠕动。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增强腹部肌肉力量,避免剧烈运动增加腹压。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负重,定期复查,必要时就医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