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肠息肉切了又长是什么原因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息肉切了又长是什么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雷敏
雷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
肠息肉切了又长可能是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肠道炎症或生活方式等多重原因导致的,需要结合病因调整生活习惯或进行定期检查,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1、遗传因素
消化道疾病在部分人群中可能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家庭中有直系亲属患有肠息肉或结直肠癌,这类人群患息肉的概率较高,即使切除了,很可能在肠道其他部位再次出现。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也会导致息肉反复生长。预防措施包括定期做肠镜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及时发现息肉并切除,避免其恶变。
2、饮食及生活习惯
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结构会刺激肠道,加速息肉的生成或生长。例如摄入过多红肉、加工肉制品,常喝酒、吸烟等,都会增加肠道刺激性。要减少复发风险,建议多摄入膳食纤维,如全谷物、水果和蔬菜,少吃油腻、不健康的加工食品,戒烟限酒,同时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促进肠蠕动。
3、肠道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会破坏肠道粘膜组织,使息肉更容易复发。这种情况下,应重点控制原发疾病,可以通过服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定期随访肠镜,必要时与医生探讨防止息肉复发的干预措施。
4、未能完全切除或切除不彻底
手术切除中如果息肉底部未完全切干净,可能留下活性细胞,再次成长为新息肉。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以及精准的微创技术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有助于减少残留风险。另外,术后随访和复查也十分重要,一般建议术后3至6个月进行首次复查肠镜。
5、环境因素
外界污染物暴露如重金属、食品添加剂、不洁环境等,都会增加肠道的负担,进而诱发息肉。试着选择无污染来源的食材,保持环境整洁,适当补充益生菌来改善肠道微环境或增强免疫力。
肠息肉反复生长需高度重视,可能会有癌变风险。请务必结合医生的建议做好定期检查和健康管理,同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避免肠道慢性炎症,是远离肠息肉困扰的重要措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内痔二期如何治疗

内痔二期是指内部痔核出现脱出但可以自行还纳的阶段,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必要时考虑微创手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1、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内痔二期的恢复非常重要。 饮食:增加纤维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及咖啡,因为这些可能会加重痔疮症状。 喝水:每天饮用足够的水成人建议2000毫升左右,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便秘对肛门的压力。 改善排便习惯:避免久蹲厕所,不要用力排便,可以尝试每天养成排便的规律。 2、药物治疗 药物是缓解内痔症状的常见方法,对于内痔二期患者通常可选择以下药物: 局部用药:肛门栓剂如复方角菜酸酯栓,可以消炎、止痛、促进局部愈合。 口服药物:改善静脉功能的药物,如地奥司明片,帮助缓解痔核充血和静脉回流不畅。 便软剂:如乳果糖口服液,用以预防便秘,减少对痔核的反复刺激。 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3、微创手术 如果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症状或反复发作,微创手术是内痔二期的推荐选择: 橡皮圈套扎术:通过套扎减少痔核的血供导致其自然萎缩,适用于症状明显的内痔。 注射疗法:在痔核部注射硬化剂,使其萎缩和回缩。 红外线凝固术:利用光热作用使痔核组织凝固,从而减轻症状。 这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但需医生评估病情后选择。 二期内痔是一个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的阶段,无论是生活方式调整还是药物、手术干预,都能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若症状加重或持续恶化,应尽早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避免发展到更严重的阶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