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脏病

酒后会引起心脏病吗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酒后会引起心脏病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饮酒后可能诱发心脏病,尤其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或长期过量饮酒的人群风险更高。酒精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干扰代谢并升高血压,短期或长期大量饮酒均可能成为心脏病的触发因素。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吸收,导致血管扩张和血压短暂下降,但随后可能引发代偿性心率加快和血压反弹升高。这种波动对冠状动脉供血产生压力,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具有心肌毒性,长期积累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纤维化,增加扩张型心肌病风险。酗酒者常伴随镁、钾等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酒精还会干扰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存在基础心脏病、高血压或家族史的人群,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诱发急性事件。酒精与某些心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会产生相互作用,降低药效或增强毒性。部分人群存在酒精代谢酶基因缺陷,乙醛蓄积风险更高。节假日集中饮酒导致的假日心脏综合征,常表现为突发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

建议有心血管风险者严格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饮酒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空腹饮酒或与高脂饮食同时摄入。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必要时进行戒酒干预和心血管系统康复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压舒张压高是怎么回事

血压舒张压高可能由遗传因素、钠盐摄入过多、肥胖、精神压力过大、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减轻压力、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家族性高血压倾向,父母或近亲属有高血压病史时,自身出现舒张压升高的概率较高。这类情况需从青少年期开始定期监测血压,建立健康档案。日常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进行早期干预。

2、钠盐摄入过多

长期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和血管外周阻力。典型表现为晨起面部浮肿、午后下肢水肿,血压测量显示舒张压持续超过90毫米汞柱。建议采用低钠高钾饮食,增加芹菜、香蕉等富钾食物摄入。烹饪时用柠檬汁代替部分食盐,逐步将每日盐摄入量降至3-4克。

3、肥胖

体重指数超过28的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会分泌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皮,同时增加心脏负荷。这类患者常伴夜间打鼾、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夜间血压下降不足。需通过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结合的方式,每周减重0.5-1公斤。可配合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持续激活交感神经,引起小动脉持续收缩。表现为工作压力大时头痛加剧,测量血压呈现舒张压显著升高。建议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减压,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必要时可短期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但需警惕体位性低血压。

5、肾脏疾病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肾动脉狭窄时,肾脏会异常分泌肾素导致血压升高。这类患者多伴夜尿增多、晨起泡沫尿,实验室检查可见尿微量白蛋白升高。需完善肾脏超声和肾功能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具有肾脏作用的降压药,同时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8克。

舒张压升高患者应建立规律的血压监测习惯,每日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饮食上增加全谷物和深海鱼类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动。避免突然起身或剧烈体位变化,沐浴水温控制在40摄氏度以下。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仍未达标,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靶器官功能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