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治疗噤口痢的主方有开噤散、参苓白术散、香连丸、芍药汤、白头翁汤等。噤口痢多因湿热内蕴、脾胃虚弱或邪毒壅滞导致,需根据证型选择方剂,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用药。
开噤散适用于湿热壅盛型噤口痢,表现为呕吐不食、下痢赤白、脘腹胀痛。方中黄连清热燥湿,石菖蒲化浊开窍,丹参活血止痛。可配合针灸足三里穴增强疗效。使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胃虚弱型噤口痢,症见久痢不愈、食入即吐、神疲乏力。方中人参补益脾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服药期间需少量频服,可加生姜汁送服以和胃止呕。伴有脱水者应配合补液治疗。
香连丸针对湿热夹杂型噤口痢,常见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方中木香行气止痛,黄连清热止痢。现代制剂香连丸浓缩丸便于吞咽,适合呕吐患者。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防止过度利尿导致低钾。
芍药汤适用于疫毒炽盛型噤口痢,特征为高热烦躁、痢下脓血、口渴引饮。方中芍药缓急止痛,黄芩清热解毒。重症可配合静脉补液及抗生素治疗。服药后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血痢型噤口痢,表现为便血鲜红、腹痛拒按、舌绛苔黄。方中白头翁凉血止痢,秦皮收敛止血。现代制剂白头翁胶囊便于急症使用。孕妇及虚寒体质者慎用,用药期间禁食生冷。
噤口痢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呕吐后可用淡盐水漱口。饮食宜选用米汤、藕粉等流质,逐渐过渡至低纤维半流食。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尿量及血压变化。若出现四肢厥冷、神昏谵语等危象,应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避免过早进食滋补厚味。
屁股侧面长了个硬疙瘩按着疼可能是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或疖肿等皮肤问题引起,也可能与脂肪瘤、纤维瘤等皮下肿物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挤压或处理。
毛囊炎是毛囊周围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硬结伴压痛。常见于久坐、出汗多或清洁不足时。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抗感染。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抓挠。
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继发感染时会出现压痛。囊肿质地较硬,表面可能有黑头。未感染时可观察,感染时需就医行引流术,术后配合使用左氧氟沙星凝胶预防感染。日常注意皮肤清洁。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深部毛囊炎,初期为硬结伴跳痛,后期可能化脓。可热敷促进成熟,化脓后需医院切开引流。禁用未消毒针挑破,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外用鱼石脂软膏。
皮下脂肪组织良性增生形成的包块,质地柔软有弹性,但深部脂肪瘤可能触感较硬。一般无须治疗,若持续增大或疼痛明显可手术切除。避免反复按压刺激,定期观察变化。
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质地坚硬、边界清楚。生长缓慢但可能因摩擦产生疼痛。确诊需超声检查,必要时手术切除。术后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
日常应穿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久坐压迫患处。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洗澡时勿用力搓揉。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食物。若硬块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出现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脓肿、蜂窝织炎等严重感染。未经医生指导切勿自行用药或刺破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