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无须刻意多喝水,主要通过增加喂养频次、蓝光照射等方式干预。黄疸处理需结合胆红素水平及病因,常见原因有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等。
1. 母乳喂养母乳摄入不足可能加重黄疸,建议每日喂养8-12次,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持续监测即可。
2. 光疗干预中重度黄疸需蓝光治疗,通过光异构作用降低胆红素。光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但喂养量仍为主要评估指标。
3. 病因筛查溶血性疾病等病理性黄疸需查明病因。ABO溶血患儿可能需静脉免疫球蛋白,感染因素需抗感染治疗。
4. 胆红素监测经皮测胆仪动态监测数值变化,血清胆红素超过257μmol/L需医疗干预。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阈值更低。
家长需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及色泽,保证充足喂养。避免自行使用茵栀黄等中药,及时复查胆红素水平。
小孩子不拉屎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腹部按摩、药物辅助等方式改善,通常由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不足、排便习惯未养成、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家长需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西蓝花、燕麦、火龙果,适量饮用温水帮助软化粪便。
2、增加运动建议家长引导孩子每日进行爬行、跑跳等运动,促进肠道蠕动,3岁以下婴儿可做被动蹬腿操。
3、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5分钟,家长需在餐后1小时进行,避免刚进食后操作引起呕吐。
4、药物辅助顽固便秘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开塞露等,可能与肠神经发育不全、先天性巨结肠有关,常伴随腹胀、哭闹不安。
若超过3天未排便或出现呕吐、血便,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记录排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