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宫颈炎

腋下大汗腺切除后还会长出来吗

|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腋下大汗腺切除后还会长出来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聂小娟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腋下大汗腺切除后一般不会重新生长,但存在少数复发可能。大汗腺切除术通过破坏腺体结构达到永久减少汗液分泌的效果,术后护理不当或腺体残留可能导致局部汗腺功能部分恢复。

大汗腺切除手术通过物理剥离或激光消融等方式破坏腺体组织,正常愈合后腺体导管与分泌单元被纤维组织替代,失去再生能力。临床观察显示规范手术的远期有效率较高,术后5年内明显异味复发率较低。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摩擦,按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两周内禁止刮剃腋毛。恢复期出现皮下血肿需及时穿刺引流,瘢痕体质者可能出现增生性瘢痕。

极少数情况下,手术区域边缘未彻底清除的腺体细胞可能代偿性增生,或术中为保留皮肤血运而保留的深层腺体分支重新形成分泌功能。肥胖患者、青春期激素变化或局部炎症刺激可能激活残留腺体。复发多表现为单侧腋窝轻度异味,程度较术前显著减轻,可通过局部注射肉毒素或微波治疗改善。

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术前通过淀粉碘试验精确定位腺体范围。术后三个月内避免使用止汗剂刺激伤口,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若发现异味复发,可进行汗液细菌培养鉴别是否为大汗腺再生,必要时行二次手术补充切除。日常可使用含氯化铝的止汗露控制轻微出汗,维持清淡饮食减少皮脂分泌。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五周宝宝淋巴结肿大原因

五周宝宝淋巴结肿大可能由生理性反应、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罕见肿瘤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生理性反应

五周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淋巴结作为免疫器官可能对轻微刺激产生反应性增生。常见于疫苗接种后、局部皮肤轻微破损或湿疹等非感染性因素刺激。表现为黄豆大小、质地柔软、可活动的颈部或耳后淋巴结,通常无红肿热痛。家长需保持宝宝皮肤清洁,避免反复抓挠,多数2-3周可自行消退。

2、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可能导致宝宝淋巴结肿大,多伴随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肿大的淋巴结常见于颈部,直径多小于1厘米,触痛不明显。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具有自限性,家长可遵医嘱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对症治疗,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3、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引发急性淋巴结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质地较硬。常见于头面部感染后继发的颌下或耳前淋巴结肿大,可能伴随化脓。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切开引流。

4、免疫系统疾病

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部位淋巴结肿大,常伴有持续发热、皮疹、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这类疾病需要风湿免疫科专科诊治,可能涉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醋酸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治疗,家长切勿自行用药。

5、罕见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可能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多伴随贫血、瘀斑、肝脾肿大等症状。需通过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等检查确诊,治疗需在儿童血液肿瘤科进行综合评估。虽然发生率极低,但家长发现宝宝淋巴结持续增大时应提高警惕。

家长日常需注意观察宝宝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变化,记录是否伴随发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护理时避免挤压肿大淋巴结,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任何直径超过1厘米、持续增长超过2周、质地坚硬或固定不动的淋巴结都需立即就医排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