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孩子的头皮破了怎么办?

| 1人回答 | 2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孩子的头皮破了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孩子的头皮破了可通过清洁伤口、消毒处理、压迫止血、使用药物、就医缝合等方式处理。头皮破损通常由外伤、抓挠、感染、过敏、皮肤病等因素引起。

1、清洁伤口

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污物和血迹。动作轻柔避免二次损伤,冲洗后使用无菌纱布轻轻吸干水分。若伤口附着异物,家长需用镊子小心清除,不可强行撕扯。

2、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溶液或医用酒精对伤口及周围皮肤消毒,从中心向外环形涂抹。消毒后保持伤口干燥,无须包扎浅表伤口。对酒精过敏的儿童可改用苯扎氯铵溶液,消毒时注意安抚孩子情绪。

3、压迫止血

用无菌纱布持续按压出血部位5-10分钟,压力均匀避免频繁查看。若血液渗透纱布,家长需叠加新纱布继续按压。止血后观察20分钟,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再进行后续处理。

4、使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处理渗出性伤口。过敏体质儿童可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避免自行使用粉末类或油性药物,防止伤口粘连。

5、就医缝合

伤口长度超过1厘米、深度达皮下组织或呈不规则撕裂时需缝合。伴有意识模糊、持续出血或异物深嵌时,家长应立即送急诊。医生可能采用可吸收缝线或皮肤胶闭合伤口,术后需定期换药。

护理期间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孩子抓挠结痂。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修复,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恢复期选用婴儿专用洗发露,水温控制在37℃以下。观察有无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发现异常及时复查。日常注意修剪孩子指甲,玩耍时做好头部防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又吐又拉怎么办

小孩又吐又拉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又吐又拉通常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轮状病毒感染、过敏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小孩又吐又拉时胃肠功能较弱,需暂停固体食物,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次饮用米汤、稀释后的苹果汁或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面条,持续1-2天观察耐受情况。家长需注意餐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胃肠黏膜。

2、补充水分

呕吐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预防脱水。每次呕吐或排便后补充50-10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少量多次喂服。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可增加补液频率。家长需记录每日出入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诱发呕吐。

3、热敷腹部

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患儿脐周,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缓解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避开进食后1小时内操作。若患儿出现皮肤发红或抗拒反应应立即停止,此方法仅适用于非感染性胃肠功能紊乱的辅助处理。

4、使用药物

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轮状病毒感染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道分泌。呕吐严重时按医生建议服用多潘立酮混悬液,但2岁以下幼儿慎用。家长不可自行使用止泻药,尤其禁止服用诺氟沙星胶囊等喹诺酮类抗生素。

5、及时就医

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高热不退、血便、意识模糊、尿量显著减少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血常规、粪便轮状病毒检测等明确病因,重度脱水患儿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就诊时应详细描述呕吐物性状、排便次数及伴随症状,携带近期饮食记录供医生参考。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环境清洁,家长接触呕吐物后需彻底洗手。饮食过渡阶段可添加婴幼儿专用益生菌粉,避免过早摄入粗纤维蔬菜水果。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和皮肤弹性,每日测量体温2-3次。2周内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交叉感染。若症状反复或体重持续下降,需复查排除乳糖不耐受等继发问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