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宫颈癌早期可通过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早期宫颈癌通常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免疫抑制、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等因素引起。
1、手术治疗宫颈锥切术适用于IA1期患者,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适用于IA2-IB2期。手术切除范围与肿瘤分期相关,可能伴随阴道缩短或淋巴水肿等并发症。
2、放射治疗体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适用于IB3期或局部晚期患者。放射线会破坏癌细胞DNA,可能引起放射性肠炎或膀胱炎等副反应。
3、化学治疗顺铂联合紫杉醇是常用方案,通过干扰癌细胞分裂发挥作用。化疗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脱发等,需配合止吐药物使用。
4、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PD-L1阳性患者。靶向药物需进行基因检测指导用药。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HPV和TCT,保持会阴清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恢复。
胃癌切除胃后的生存期一般为5年左右,实际时间受到肿瘤分期、手术效果、术后治疗、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肿瘤分期:早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中晚期患者生存期相对较短。肿瘤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2、手术效果:手术切除范围是否足够、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直接影响预后。根治性切除较姑息性切除生存期更长。
3、术后治疗:规范的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治疗方案需根据病理结果个体化制定。
4、患者体质: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会影响恢复和预后。年轻、体质好的患者生存期相对更长。
术后需定期复查,保持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适当补充营养,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