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小儿肾衰竭早期症状主要有排尿异常、食欲减退、水肿、疲劳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肾衰竭通常由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尿路梗阻、遗传性肾病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排尿异常
排尿异常是小儿肾衰竭的常见早期表现,可能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加深或出现泡沫尿。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夜尿增多或尿频尿急。这些症状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尿蛋白渗出有关。家长需观察孩子排尿习惯变化,若持续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碳酸氢钠片、复方α-酮酸片等。
2、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多由体内代谢废物蓄积刺激胃肠道引起,患儿可能出现厌食、恶心甚至呕吐。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家长需注意孩子饮食情况,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复合维生素B溶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改善症状。
3、水肿
水肿多始于眼睑和面部,逐渐发展至下肢甚至全身,与钠水潴留和低蛋白血症有关。按压水肿部位可出现凹陷,晨起时较为明显。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水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并尽快就医。临床可能使用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等药物。
4、疲劳乏力
疲劳乏力与贫血、电解质紊乱及毒素蓄积有关,患儿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精神萎靡、嗜睡等。家长需注意孩子日常精神状态,避免过度劳累。治疗上需纠正贫血和电解质失衡,可能用到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琥珀酸亚铁颗粒、氯化钾缓释片等。
5、生长发育迟缓
慢性肾衰竭会导致生长激素抵抗和代谢紊乱,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骨骼发育延迟。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生长曲线,加强营养支持。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维生素D滴剂、碳酸钙颗粒等治疗。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肾内科就诊,完善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控制水分和蛋白质摄入量,避免高盐高钾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定期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对于已确诊患儿,家长需做好长期管理,配合医生进行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防治。
婴儿凹陷性骨折通常需要根据凹陷程度和是否影响脑组织决定是否早期复位。轻度凹陷且无神经症状时可保守观察,严重凹陷或伴有脑损伤需及时手术干预。
凹陷深度小于5毫米且未压迫脑组织的骨折,多数可通过密切监测处理。婴儿颅骨弹性较好,部分轻微骨折可能随生长发育自行修复。需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骨折变化,同时关注有无呕吐、嗜睡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若出现头皮血肿,可配合冷敷缓解肿胀,避免局部按压或碰撞。
当凹陷超过5毫米或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异常时,需在72小时内进行手术复位。严重凹陷可能损伤硬脑膜或脑实质,导致癫痫、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开放性骨折或存在脑脊液漏者需紧急清创,防止颅内感染。手术多采用颅骨撬拨复位术或微型钛板固定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颗粒。
日常需避免头部二次外伤,睡眠时保持患侧朝上。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呕吐风险。若发现囟门膨隆、瞳孔不等大等危急表现,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质沉积,定期进行发育评估监测神经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