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7次阅读
骨牵引患者护理需注意牵引装置维护、皮肤护理、体位管理、并发症预防及功能锻炼。牵引期间应保持牵引力线稳定,避免牵引针孔感染,定时翻身防止压疮,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并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
1、牵引装置维护
每日检查牵引绳、滑轮及砝码是否处于功能位,牵引重量不可自行增减。牵引针孔处用无菌敷料覆盖,发现牵引绳松动或砝码移位需及时调整。避免被褥或衣物压迫牵引装置,牵引方向需与肢体长轴一致。
2、皮肤护理
重点观察骨突部位及牵引针孔周围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针孔1-2次。骶尾部、足跟等受压部位垫软枕,每2小时翻身一次。出现皮肤发红或破损时,可使用泡沫敷料保护,并报告医生处理。
3、体位管理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抬高床尾15-30度以维持反牵引力。翻身时需专人固定牵引装置,避免肢体扭转。颈椎牵引者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腰椎牵引者腰部垫薄枕保持生理曲度。
4、并发症预防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末梢温度,警惕血管神经损伤。鼓励患者深呼吸预防坠积性肺炎,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预防泌尿系感染。出现牵引针孔渗液、肢体麻木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
5、功能锻炼
牵引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静力收缩。拆除牵引后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使用CPM机辅助,后期配合物理治疗改善肢体功能。
骨牵引患者需长期卧床,饮食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达到1.2-1.5克/公斤体重,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搭配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每日进行健侧肢体主动活动及呼吸训练,家属需协助记录每日牵引情况、皮肤状态及异常症状,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对位情况。心理上需多与患者沟通,减轻其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