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中耳积液可通过观察等待、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处置。中耳积液通常由感冒、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急性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1、观察等待部分轻度中耳积液可自行吸收,建议定期复查耳内镜,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增加耳压行为。
2、药物治疗可能与细菌感染或过敏反应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3、鼓膜穿刺对于持续3个月以上的积液,可在局麻下穿刺抽液,操作时间约10分钟,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
4、鼓膜置管复发性积液可能需放置通气管,置管后6-12个月可自行脱落,期间需避免耳道进水并定期清理分泌物。
日常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哺乳期婴儿保持正确喂养姿势,出现耳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
鼻息肉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创面恢复、感染预防、生活习惯调整及定期复查,主要措施包括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剧烈活动、合理用药和饮食管理。
1、创面护理术后24小时内需卧床休息,头部抬高30度减少出血风险,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医生开具的鼻腔冲洗液轻柔清洁,禁止用力擤鼻或触碰手术部位。
2、感染防控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预防感染,若出现持续发热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医,避免接触粉尘及二手烟等刺激物。
3、活动限制两周内禁止游泳、潜水及剧烈运动,打喷嚏时张口缓解压力,洗澡时避免水温过高导致血管扩张出血,睡眠时建议侧卧减轻鼻腔充血。
4、饮食管理术后1周宜选择温凉流质或软食如粥类、蒸蛋,补充维生素C促进愈合,忌食辛辣、过热食物及酒精,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保持黏膜湿润。
术后1个月需复查鼻内镜评估恢复情况,日常可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出现大量鲜红色出血或剧烈头痛应立即返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