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天津市中医治疗类风湿

| 1人回答 | 9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天津市中医治疗类风湿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医治疗类风湿可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方法。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多因风寒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需结合个体体质辨证施治。

1、中药内服

中医治疗类风湿常使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中药方剂,如独活寄生汤可缓解关节冷痛,桂枝芍药知母汤适用于热痹型患者,雷公藤多苷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需由医师根据寒热虚实辨证开方,避免自行用药。

2、针灸疗法

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电针或温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晨僵明显的患者,针灸肾俞、命门等穴位能温阳化湿。急性发作期建议隔日治疗,慢性期每周2-3次。

3、推拿按摩

采用滚法、揉法等手法松解关节周围肌肉,配合穴位点揉可减轻疼痛。针对手指小关节变形,可用捻法改善活动度。推拿后建议局部热敷以增强疗效,但红肿热痛明显者禁用。

4、拔罐疗法

在疼痛关节周围行闪罐或留罐,有助于祛除深层寒湿。脊柱关节受累时可在督脉走罐,配合刺络拔罐对瘀血型痹证效果显著。皮肤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使用。

5、艾灸调理

隔姜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温补脾肾阳气,直接灸阿是穴能快速缓解局部疼痛。艾灸后注意保暖避风,阴虚火旺体质患者应慎用。可配合火龙灸加强督脉温通效果。

中医治疗期间需避风寒湿邪,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饮食宜温补肝肾的食材如黑豆、核桃,忌食生冷海鲜。定期复查类风湿因子和关节影像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急性发作期应及时就医,避免关节畸形进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怎样从化验单看出缺钙?

从化验单判断缺钙主要依据血清钙、尿钙、骨代谢标志物等指标。缺钙的实验室诊断需结合血钙、尿钙、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碱性磷酸酶等多项数据综合分析,单次检测可能存在误差,建议由医生解读结果。

1、血清钙检测

血清钙正常范围为2.1-2.6mmol/L,低于2.1mmol/L提示低钙血症。但需注意血清钙仅占人体总钙量的1%,且受白蛋白水平影响。当白蛋白低于40g/L时需用校正公式:校正血钙=实测血钙+(40-白蛋白)×0.02。急性低钙可出现手足抽搐、喉痉挛等症状,慢性缺钙多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

2、尿钙排泄量

24小时尿钙排泄量正常为2.5-7.5mmol/24h,低于2.5mmol/24h提示钙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尿钙检测需规范收集全天尿液,避免月经期检测。肾小管酸中毒、维生素D缺乏等疾病会导致尿钙异常,需结合血磷、血气分析等检查。

3、甲状旁腺激素

PTH正常值15-65pg/ml,缺钙时PTH代偿性升高。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表现为高血钙伴PTH升高,而维生素D缺乏时出现低血钙伴PTH升高。严重缺钙者可能出现Chvostek征阳性(叩击试验)和Trousseau征阳性(束臂试验)。

4、维生素D检测

25羟维生素D低于20ng/ml为不足,低于12ng/ml为缺乏。维生素D缺乏会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骨钙流失。长期缺乏可导致儿童佝偻病或成人骨软化症,表现为方颅、肋骨串珠、O型腿等体征。建议同时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评估活性形式。

5、骨代谢标志物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升高提示成骨活跃,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升高反映破骨活跃。绝经后妇女、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出现骨代谢标志物异常时,需警惕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DXA)T值≤-2.5可确诊骨质疏松,需与缺钙鉴别。

日常需保证每日800-1000mg钙摄入,优先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补充。建议每天晒太阳2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钙吸收。长期缺钙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等药物,定期复查血钙、尿钙及肾功能指标。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检测骨密度。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