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烂牙根发炎肿痛一般可以拔除,但需在炎症控制后进行。烂牙根通常指残根,可能因龋坏、外伤等因素导致牙髓坏死并继发根尖周炎,表现为肿痛、化脓等症状。拔牙前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或切开引流控制急性感染,避免拔牙过程中炎症扩散。
若残根周围存在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剧烈跳痛、面部肿胀或发热,此时直接拔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至颌面部间隙。需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配合头孢克洛分散片缓解症状,必要时由医生进行根尖区脓肿切开引流,待红肿消退后再评估拔牙条件。
当残根处于慢性炎症期,仅表现为轻微叩痛或牙龈瘘管,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认根尖阴影范围较小,可在局麻下直接拔除。但若残根与下颌神经管关系密切或存在较大根尖囊肿,则需术前拍摄锥形束CT评估风险,可能需联合根尖刮治术或囊肿摘除术同期处理。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吮吸创口,48小时内进食温凉软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有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延长抗生素使用周期,术后3天出现持续剧痛或肿胀加重需及时复诊排除干槽症。日常应加强邻牙清洁,缺牙超过3个月需考虑种植或修复治疗防止对颌牙伸长。
吃冷饮牙齿酸疼可能由牙釉质磨损、龋齿、牙本质敏感、牙龈退缩、牙隐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脱敏治疗、充填修复、牙龈手术、牙冠修复等方式治疗。
1、牙釉质磨损
长期食用酸性食物或刷牙力度过大导致牙釉质变薄,冷刺激直接作用于牙本质小管引发疼痛。建议改用软毛牙刷并避免进食柑橘类水果,症状持续需就医进行氟化物涂布或树脂渗透治疗。
2、龋齿
龋坏达牙本质层时冷刺激可诱发短暂锐痛,常伴有食物嵌塞和黑褐色窝洞。可能与变形链球菌感染、高糖饮食等因素有关。需清除腐质后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菌斑。
3、牙本质敏感
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受温度刺激产生短暂尖锐疼痛,常见于楔状缺损患者。可能与横向刷牙、夜磨牙等因素有关。可选用含钾盐的舒适达抗敏牙膏,重度敏感需接受激光治疗或粘结剂封闭。
4、牙龈退缩
牙周炎或机械创伤导致牙根暴露,冷刺激通过牙骨质微孔传导引发酸痛。常伴随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轻度者可局部应用丁硼乳膏,严重者需进行结缔组织移植术覆盖根面。
5、牙隐裂
不完全的牙体裂纹遇冷收缩时产生劈裂样疼痛,咬合不适为典型伴随症状。可能与咬硬物、外伤等因素有关。浅裂可用流动树脂加固,深达髓腔者需行全冠修复或根管治疗。
日常应避免同时进食冷热交替食物,使用抗敏感牙膏时需持续4周以上才能见效。刷牙建议采用巴氏法并控制力度,每年进行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龋齿和牙周问题。含氟漱口水每周使用2-3次有助于增强牙体抗酸能力,但不可替代专业脱敏治疗。出现自发性疼痛或冷热刺激痛超过10秒需立即就诊,可能提示牙髓炎等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