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3次阅读
细菌性和病毒性红眼病可通过分泌物性状、伴随症状及病程特点区分。细菌性感染常见黄色脓性分泌物、单眼首发;病毒性感染多为水样分泌物、双眼同时发病且常伴咽痛发热。
1. 分泌物差异
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黏稠呈黄绿色,晨起时易将上下眼睑粘合,需用湿棉签清洁。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稀薄如水,擦拭后短时间内会重新渗出,但不会造成睫毛粘连。
2. 发病特征
细菌感染多从单眼开始发病,48小时后可能波及对侧眼,眼睑肿胀明显但较少出现全身症状。病毒感染常双眼同时出现充血,可能伴随耳前淋巴结肿大、咽喉疼痛等感冒样症状。
3. 病程进展
细菌性结膜炎未治疗时症状持续7-10天,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后2-3天明显改善。病毒性结膜炎具有自限性,病程10-14天,但腺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角膜浑浊需数月恢复。
4. 检查手段
临床可通过裂隙灯检查角膜受累情况,病毒性多见角膜上皮下浸润。细菌培养或抗原检测能明确病原体,病毒性常见腺病毒或肠道病毒,细菌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
5. 治疗药物
细菌性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病毒性以更昔洛韦滴眼液为主,严重时需联用干扰素滴眼液。两者均需避免糖皮质激素自行使用,防止病情加重。
无论细菌或病毒感染,发病期间应停戴隐形眼镜,使用独立毛巾并高温消毒。冷敷可缓解异物感,但切勿热敷以免加重充血。若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眼痛或光敏感,提示可能出现角膜炎等并发症,须立即眼科就诊。日常注意避免揉眼,接触眼部分泌物后需用肥皂彻底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