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腹腔镜后久坐的危害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腹腔镜后久坐的危害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镛
张镛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腹腔镜手术后长期久坐可能会导致血栓、肠粘连和恢复延迟等问题。患者需要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的时间,避免久坐以降低这些风险。
1、血栓形成的风险
腹腔镜手术后,特别是需要长时间久坐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会增加。手术会引起身体处于高凝状态,而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使下肢静脉血液淤滞,更容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为预防血栓,术后应适当活动,如每隔1小时起身轻走5-10分钟。医生可能会建议佩戴弹力袜或使用抗凝药物来进一步降低血栓风险。
2、肠粘连的可能性增加
术后久坐可能导致肠蠕动减少,进而提高肠粘连的风险。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产生一定的刺激,会引发腹腔组织的炎症,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肠道活动不足,可能促使粘连的形成。预防方法包括术后适时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如果医生同意,可适当按摩腹部,饮食方面应多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保持肠道通畅。
3、术后恢复时间被延长
手术后久坐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整体康复进度。久坐使局部血液供应减少,延缓伤口修复。同时,这种行为可能引发身体僵硬、肌肉酸痛等不适,进一步影响整体恢复。为帮助身体尽快恢复,可以在术后制定科学的恢复计划,例如轻柔的拉伸运动、进行可控的深呼吸训练,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避免过量剧烈活动,以免加重伤口负担。
腹腔镜后久坐会带来一定的健康隐患,但通过科学的规划和适当的活动可以有效降低相关风险。建议遵医嘱进行术后康复,及时活动、合理饮食,为身体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如果出现肿胀、疼痛或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刻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肠息肉是否一定要手术

小肠息肉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切除、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小肠息肉,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常见术式为小肠部分切除术或全小肠切除术,必要时需长期随访。 2、慢性炎症: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疾病可能诱发息肉,伴随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肠溶片500mg/次,每日3次、泼尼松片5mg/次,每日2次等。 3、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息肉风险,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4、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息肉发生率增加,常见症状为排便习惯改变。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关键。 5、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促进息肉形成,伴随便秘或腹泻。可通过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每日1-2粒或乳酸菌每日1-2粒调节肠道环境,必要时进行内镜切除。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护理上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久坐的危害-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