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婴儿结膜炎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棉签轻柔擦拭、滴眼药水、冷敷缓解、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婴儿结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异物刺激、泪道阻塞等原因引起。
生理盐水冲洗是处理婴儿结膜炎的基础方法,需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和消毒棉球,将婴儿头部侧向患眼一侧,从内眼角向外轻轻冲洗,避免液体流入对侧眼睛或耳道。冲洗后及时擦干眼周皮肤,防止潮湿刺激。棉签轻柔擦拭适用于分泌物较多时,选用婴儿专用细头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沿睫毛根部由内向外单向滚动清洁,不可反复摩擦或用力按压,每日重复进行2-3次。滴眼药水需严格遵医嘱,常用药物包括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类,或色甘酸钠滴眼液等抗过敏药物,滴药前清洁双手,轻拉下眼睑形成结膜囊后滴入1滴,避免药瓶接触眼睑。冷敷缓解适用于红肿明显的过敏性结膜炎,将冷藏后的无菌纱布敷于闭合的眼睑上5-10分钟,每日2-3次,可减轻血管扩张和瘙痒感。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脓性分泌物、畏光、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新生儿泪囊炎、衣原体感染等严重病因。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保持婴儿双手清洁并修剪指甲,避免揉眼加重感染;单独使用毛巾和脸盆并每日煮沸消毒;哺乳期母亲出现结膜炎症状时应暂停亲密接触;室内保持通风减少尘螨;过敏体质婴儿远离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若婴儿频繁揉眼或哭闹不安,可佩戴纯棉手套减少眼部摩擦,并观察是否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眼睑粘连或角膜浑浊。
小儿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蒙脱石散、锌制剂等方式治疗。小儿腹泻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小儿腹泻期间应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避免高糖高脂食物。6个月以上婴幼儿可食用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减少果汁和含糖饮料摄入。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注意自身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婴儿胃肠负担。
2、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轻度脱水,推荐使用低渗型口服补液盐。每腹泻一次补充10毫升/公斤体重的补液盐溶液,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需按说明书配制,不可随意增减水量,24小时内未用完需丢弃重新配制。
3、使用益生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需用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部分益生菌制剂需冷藏保存,使用前需查看说明书。益生菌治疗需持续1-2周,不可随意中断。
4、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和病原体,保护肠黏膜。使用时需将药物与温水充分混匀,空腹服用效果更佳。蒙脱石散可能影响其他药物吸收,需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度便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5、锌制剂
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锌制剂可缩短腹泻病程,促进肠黏膜修复。锌制剂需连续补充10-14天,每日剂量按年龄体重计算。锌制剂可能引起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建议餐后服用。长期补锌需监测血锌水平,避免过量中毒。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脱水征象,记录腹泻次数和性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呕吐频繁、精神萎靡等症状,或腹泻超过7天未缓解,应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种类和量,避免生冷食物,保证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