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眼轴过长不一定会导致失明,但可能增加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眼轴过长通常与高度近视有关,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眼底病变,严重时可能影响视力。
眼轴过长是高度近视的主要特征之一,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长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眼球后部结构拉伸变薄。这种情况下视网膜、脉络膜等组织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豹纹状眼底、后巩膜葡萄肿等病变。随着眼轴继续增长,视网膜变薄萎缩,可能出现视网膜裂孔,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区也可能出现出血、萎缩或新生血管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影响中心视力。
极少数情况下,眼轴持续增长可能导致严重的病理性近视,伴随广泛的眼底病变,包括后极部萎缩性改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等。这些病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可能导致法定盲。但这种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多数高度近视患者通过定期眼底检查、及时干预可以维持有用视力。
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监测眼底变化。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等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风险的活动。出现闪光感、飞蚊症增多、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近视进展,必要时可考虑后巩膜加固术等治疗措施。
小儿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蒙脱石散、锌制剂等方式治疗。小儿腹泻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小儿腹泻期间应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避免高糖高脂食物。6个月以上婴幼儿可食用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减少果汁和含糖饮料摄入。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注意自身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婴儿胃肠负担。
2、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轻度脱水,推荐使用低渗型口服补液盐。每腹泻一次补充10毫升/公斤体重的补液盐溶液,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需按说明书配制,不可随意增减水量,24小时内未用完需丢弃重新配制。
3、使用益生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需用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部分益生菌制剂需冷藏保存,使用前需查看说明书。益生菌治疗需持续1-2周,不可随意中断。
4、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和病原体,保护肠黏膜。使用时需将药物与温水充分混匀,空腹服用效果更佳。蒙脱石散可能影响其他药物吸收,需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度便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5、锌制剂
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锌制剂可缩短腹泻病程,促进肠黏膜修复。锌制剂需连续补充10-14天,每日剂量按年龄体重计算。锌制剂可能引起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建议餐后服用。长期补锌需监测血锌水平,避免过量中毒。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脱水征象,记录腹泻次数和性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呕吐频繁、精神萎靡等症状,或腹泻超过7天未缓解,应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种类和量,避免生冷食物,保证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