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拔牙5个小时了还流血

|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拔牙5个小时了还流血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海泉
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拔牙5个小时后仍流血可能是由于凝血功能异常、伤口处理不当或感染等原因引起,需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并就医检查。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压迫、冷敷和药物止血,必要时需医生介入。
1、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异常是拔牙后长时间流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某些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会影响血液凝固。拔牙后,伤口无法正常形成血凝块,导致持续出血。建议在拔牙前告知医生自身病史和用药情况,必要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对于已出现流血的情况,可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或局部应用止血海绵。
2、伤口处理不当
拔牙后伤口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持续流血。例如,拔牙后过早漱口、吸烟或进食硬质食物,都可能破坏血凝块,导致伤口再次出血。拔牙后应遵循避免24小时内漱口或吸烟,进食以软食为主。若已出现流血,可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轻轻咬住伤口,持续压迫10-15分钟,帮助止血。
3、感染
拔牙后伤口感染也会引起持续流血。感染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影响伤口愈合。感染的症状包括伤口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若怀疑感染,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克林霉素,并进行伤口清创处理。同时,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温盐水漱口,有助于预防感染。
4、局部压迫与冷敷
对于拔牙后持续流血,局部压迫和冷敷是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轻轻咬住伤口,持续压迫10-15分钟,帮助血凝块形成。同时,可在面部相应位置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30分钟,减少局部血管扩张,缓解出血。
5、药物止血与就医
若上述方法无效,可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或局部应用止血海绵。若流血持续超过6小时或出血量较大,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缝合、电凝止血或进一步检查凝血功能,确保伤口正常愈合。
拔牙后长时间流血需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并就医检查。通过正确处理伤口、预防感染和必要时使用药物,可有效控制出血,促进伤口愈合。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牙周病刮治就能根治吗

牙周病刮治不能完全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牙周病刮治是牙周治疗的重要方法,通过清除牙菌斑和牙石,减少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组织健康。牙周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吸烟、遗传因素、糖尿病等。牙周刮治后,患者仍需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复查,才能长期维持治疗效果。 1、口腔卫生:牙周病的主要病因是牙菌斑的堆积,长期不清理会导致牙龈炎症和牙周组织破坏。刮治后,患者应每天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牙齿,避免牙菌斑再次堆积。定期使用漱口水也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 2、生活习惯:吸烟是牙周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抑制牙龈的自我修复能力。刮治后,患者应戒烟或减少吸烟量,同时避免饮酒和食用过多含糖食物,以降低牙周病复发的风险。 3、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更容易患上牙周病,即使进行刮治,病情也可能反复。这类患者需要更加注重日常护理,定期进行牙周检查,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如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或局部涂抹米诺环素软膏。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牙周病的风险,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刮治后,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监测,必要时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 5、定期复查:牙周刮治后,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一次牙周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维护性刮治或深度清洁。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牙周病的复发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牙周病刮治后,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钙质的食物,如橙子、牛奶和绿叶蔬菜,以促进牙龈健康。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也有助于牙周病的长期控制。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