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胆结石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胆结石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涛
李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胆结石可能引起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胆结石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胆道梗阻、感染或器官损伤,需根据具体并发症类型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1、急性胆囊炎

胆结石阻塞胆囊管时,胆汁淤积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患者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部分出现墨菲征阳性。治疗需禁食并静脉补液,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或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胆总管结石

结石从胆囊脱落进入胆总管可导致梗阻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便和浓茶色尿。可能继发化脓性胆管炎,出现寒战高热。确诊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治疗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必要时联合胆管支架置入术。

3、胆源性胰腺炎

胆结石嵌顿在胆胰管共同开口处时,胰液反流可诱发胰腺炎。典型症状为剧烈上腹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有血淀粉酶升高。急性期需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联合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重症患者需行急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解除梗阻。

4、胆囊穿孔

胆囊壁长期受压缺血可能导致坏疽穿孔,胆汁漏入腹腔引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突发全腹剧痛、板状腹和休克体征。需紧急行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腹腔引流术,术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5、胆汁性腹膜炎

胆囊穿孔或胆道损伤后胆汁持续外渗,可引起化学性腹膜炎。患者出现持续腹胀、肠麻痹和感染性休克。治疗需腹腔穿刺引流,静脉输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反复发作需手术探查修复胆道瘘口。

胆结石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空,推荐少量多餐模式。肥胖患者需逐步减重,但切忌快速减肥诱发结石移动。定期超声检查监测结石变化,出现持续腹痛、黄疸或发热症状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并遵医嘱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预防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凸起的黑痣上有白点

凸起的黑痣上出现白点可能是色素痣伴随局部色素减退,也可能是黑痣发生变化的信号。常见情况包括良性色素痣伴炎症后色素减退、晕痣或黑痣恶变初期表现,需结合形态变化综合判断。

1、色素痣伴炎症

摩擦刺激可能导致黑痣周围出现暂时性白斑,常见于腰带区、肩背部等易摩擦部位。这种白点通常边界模糊,伴随轻微脱屑,停止刺激后可能逐渐恢复。日常需避免搔抓或外力挤压,观察3-6个月若无扩散可暂不处理。若持续存在可就诊皮肤科进行皮肤镜评估。

2、晕痣现象

黑痣周围出现对称性乳白色晕环属于特殊类型色素痣,青少年群体更常见。白晕区域可能缓慢扩大至直径数厘米,但中央黑痣往往保持稳定。这种现象与自身免疫攻击黑色素细胞有关,通常无须治疗,但需每半年拍照记录变化。若黑痣突然增大或溃烂需立即活检。

3、早期黑色素瘤

黑痣表面出现不规则白斑可能是恶变征兆,尤其伴随边缘锯齿状、近期快速增大时。这种白点常呈地图样分布,可能混合红色或蓝灰色调。建议48小时内就诊皮肤科,通过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评估,必要时完整切除送病理。确诊后可能需要扩大切除或前哨淋巴结活检。

4、真菌感染继发

花斑癣等浅表真菌感染可能累及黑痣区域,形成白色鳞屑斑。白点处常有细小皮屑,伍德灯检查可见黄绿色荧光。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或酮康唑洗剂,但避免直接涂抹于黑痣上。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黑痣形态,真菌清除后白斑多能自行消退。

5、创伤后色素脱失

黑痣区域曾受外伤或冷冻治疗后,可能残留点状白斑。这种白点位置固定且边界清晰,不会随时间扩展。日常需加强防晒防止色素差异加重,必要时可通过激光治疗改善外观。但任何创伤性处理都需在排除黑痣恶变后进行。

建议每月在相同光线角度下拍摄患处照片以便对比变化,避免使用点痣药水等腐蚀性处理。突然出现瘙痒、渗液或卫星灶应立即就诊,三甲医院皮肤科可进行多光谱皮肤影像分析。日常选择纯棉衣物减少摩擦,防晒需使用SPF50以上广谱防晒霜,特别警惕白点周围出现红晕或毛细血管扩张。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