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肾功能衰竭可能造成死亡,但具体风险与疾病分期、并发症及治疗干预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急性肾损伤进展速度、慢性肾病分期、合并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控制情况以及透析或移植的及时性。
1、疾病分期:
早期慢性肾病(1-3期)患者通过规范管理通常预后良好,死亡风险接近普通人群。进入4期后5年生存率约50%,终末期(5期)未透析患者平均生存期仅数月。急性肾损伤合并多器官衰竭时病死率可达30%-50%。
2、心血管并发症:
约50%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尿毒症导致的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紊乱会加速动脉硬化,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急症。规律透析可使心血管死亡率降低40%。
3、代谢紊乱:
严重电解质失衡可直接威胁生命。高钾血症可致心脏骤停,需紧急降钾处理;代谢性酸中毒会抑制心肌收缩力;尿毒症毒素蓄积可能引发脑病或消化道出血。
4、感染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使肾衰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透析患者感染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疫苗接种可降低风险。
5、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5年生存率约50%,腹膜透析略高。肾移植后20年生存率达60%,显著优于透析。治疗时机选择直接影响预后,延迟透析启动会使死亡率增加30%。
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控制钠盐摄入低于3g/日,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每周3-5次30分钟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引发横纹肌溶解。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肌酐,保持每日尿量记录。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抑郁症状会直接影响治疗依从性。出现水肿加重、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