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老花眼既不是近视也不是远视,老花眼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主要与晶状体弹性下降、睫状肌调节功能减退有关。
1、生理性调节衰退40岁后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收缩力减弱,导致眼睛调节能力下降,表现为看近物模糊。可通过佩戴老花镜矫正,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2、屈光状态影响近视患者出现老花后可能表现为看近物不戴近视镜更清晰,远视患者老花症状往往更早出现。需通过验光确定具体矫正方案。
3、眼部疾病因素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可能加速老花进程,通常伴随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4、全身性疾病关联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等可能影响眼部供血,导致调节功能异常。需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用药方案。
建议每年进行眼科检查,保持充足光照阅读,适量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等营养素有助于延缓老花进展。
近视度数通常可超过1000度,临床记录最高可达3000度以上,高度近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1、轻度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在600-900度之间,可能与遗传因素或青少年时期用眼过度有关,表现为远视力下降但矫正视力尚可。
2、中度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在900-1200度之间,常伴随眼轴增长,可能出现玻璃体混浊、黄斑区萎缩等病理改变。
3、重度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1200度,多合并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4、病理性近视度数持续增长且超过2000度,与巩膜变薄等器质性病变相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每半年进行专业眼科检查,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度用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