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小儿中耳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有上呼吸道感染蔓延、咽鼓管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细菌直接侵入等。
1、上呼吸道感染蔓延儿童感冒时,鼻咽部病原体可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家长需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或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
2、咽鼓管功能异常婴幼儿咽鼓管短平直,哺乳姿势不当易导致乳汁反流。建议家长采用45度角斜抱喂奶,喂食后竖抱拍嗝,必要时使用鼻用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通气。
3、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儿童免疫防御较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更易定植。表现为耳痛伴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治疗。
4、细菌直接侵入游泳呛水或不当掏耳可能使细菌经外耳道入侵。急性期可见鼓膜充血膨隆,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严重者需鼓膜穿刺引流。
保持儿童生活环境通风清洁,避免二手烟暴露,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出现持续耳痛或高热应及时就诊。
胎儿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为孕3周至出生后2岁,主要经历神经管形成、神经元增殖、突触建立及髓鞘化四个阶段。
1、神经管形成期孕3-4周完成神经管闭合,叶酸缺乏可能增加脊柱裂风险,孕妇需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
2、神经元增殖期孕2-5月大脑皮层神经元快速增生,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影响细胞数量,建议孕妇每日摄入优质蛋白60克。
3、突触建立期孕6月至出生后2年突触密度达成人2倍,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突触异常,需将血糖控制在空腹5.3毫摩尔每升以下。
4、髓鞘化期出生后至2岁完成主要髓鞘化,早产儿可能发生髓鞘发育延迟,母乳中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髓鞘形成。
建议孕期保持均衡营养,避免接触酒精、电离辐射等致畸因素,定期进行产前超声及血清学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