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 痔疮

痔疮止疼药有哪些

|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问题描述:
痔疮止疼药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玮琰
周玮琰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痔疮疼痛可通过局部药物、口服药物等方式缓解。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乳膏、氢化可的松软膏、布洛芬缓释片等。
1、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药,能够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缓解痔疮疼痛。使用时将乳膏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每次用量不宜过多,避免皮肤刺激。局部麻醉药适用于急性疼痛期,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或耐药性。
2、局部激素药:氢化可的松软膏具有抗炎、止痒作用,能够减轻痔疮引起的肿胀和疼痛。每日涂抹1-2次,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皮肤萎缩或感染风险增加。激素类药物适用于炎症明显的痔疮患者,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口服止痛药:布洛芬缓释片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能够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缓解疼痛和炎症。成人每次口服400mg,每日2次,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口服止痛药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胃溃疡或肾功能损害。
4、局部收敛药:复方角菜酸酯栓具有收敛、止血作用,能够减轻痔疮出血和疼痛。每日使用1-2次,每次1枚,塞入肛门内。局部收敛药适用于伴有出血的痔疮患者,但可能引起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
5、口服消肿药:地奥司明片是一种血管保护剂,能够改善微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成人每次口服500mg,每日2次,饭后服用。口服消肿药适用于慢性痔疮患者,但需注意可能引起头痛或胃肠道不适。
痔疮疼痛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芹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提肛运动,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肛门清洁,使用温水坐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能够缓解疼痛和不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肠到长多个息肉什么原因

肠道长多个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胆汁酸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肠道息肉通常表现为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检查。

1、遗传因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肠道多发性息肉。这类患者常有明确家族史,息肉数量多且易癌变。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需结合内镜下切除与定期随访,必要时行预防性结肠切除术。遗传性息肉病需终身监测,直系亲属也应接受肠镜筛查。

2、慢性炎症刺激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长期刺激肠黏膜,可能导致炎性息肉增生。这类息肉多为假性息肉,但炎症反复发作会增加癌变风险。控制原发病是关键,可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炎药物,严重时需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等生物制剂。

3、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会延长致癌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加息肉发生概率。红肉摄入过多、蔬菜水果不足、酗酒等均可能促进息肉形成。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烧烤腌制品摄入,有助于降低息肉复发风险。

4、年龄增长

50岁以上人群肠道息肉发生率显著上升,这与肠黏膜修复能力下降、长期致癌物质积累有关。年龄相关性息肉多为腺瘤性,具有癌变潜能。建议40岁起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50岁后每5-10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及时处理。

5、胆汁酸代谢异常

胆囊切除术后或胆汁酸重吸收障碍患者,肠道内次级胆汁酸浓度升高,可能刺激肠上皮增生形成息肉。这类患者可表现为腹泻与息肉并存,使用考来烯胺散调节胆汁酸代谢可能有一定帮助,同时需密切监测息肉变化情况。

发现肠道多发息肉后应戒烟限酒,每日保证30克以上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避免久坐不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肠镜,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术后第一年需复查,之后根据病理结果制定随访计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减少息肉复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