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左下腹痛和尿频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左下腹痛和尿频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左下腹痛和尿频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肠道疾病、盆腔炎症、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调整饮食、物理治疗、药物干预、手术处理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1、泌尿系统感染

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可能导致尿频伴左下腹痛,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等。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感染期间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冲刷尿道。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或发热症状。

2、肠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或结肠炎可能引发左下腹阵发性绞痛,排便后疼痛常缓解。这类功能性肠病与精神压力、饮食不节有关,建议记录饮食日志排查过敏原。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匹维溴铵片等药物可改善症状。伴随腹泻时需注意补充电解质,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

3、盆腔炎症

女性盆腔器官感染时可能出现下腹坠痛并向大腿放射,急性期伴有尿频尿急。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B超可显示输卵管增粗。需规范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慢性期可配合盆底热敷。月经期需加强卫生护理,避免性生活加重感染。

4、泌尿系统结石

输尿管下段结石移动时可引发剧烈绞痛伴排尿异常,疼痛常突然发作且难以忍受。CT检查能明确结石位置与大小,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尝试排石治疗。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尿石通丸、双氯芬酸钠栓等药物可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5、前列腺疾病

男性前列腺炎或增生可能导致尿频尿急伴会阴部胀痛,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大前列腺。细菌性前列腺炎需使用普乐安片、前列舒通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药物,治疗期间应避免久坐和饮酒。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鉴别梗阻类型,严重排尿困难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出现持续左下腹痛与尿频症状时,建议记录症状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表现,就诊时提供详细病史。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女性月经期注意保暖,男性避免长时间骑行。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量食用南瓜子、蔓越莓等有益泌尿系统的食物。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血尿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外痔加肛裂怎么治疗

外痔加肛裂可通过温水坐浴、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生活习惯改善、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外痔通常由久坐、便秘、腹泻等因素引起,肛裂可能与排便用力、肛管狭窄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肛门疼痛、出血等症状。 1、温水坐浴:温水坐浴是缓解外痔和肛裂的常用方法。将温水倒入盆中,水温控制在40℃左右,坐浴10-15分钟,每天2-3次。温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同时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的摩擦和损伤。 2、药物治疗:外痔和肛裂的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软膏和口服药物。常用的外用软膏有复方角菜酸酯软膏、利多卡因软膏,每天涂抹2-3次,可以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口服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1次,每次0.3g,用于缓解疼痛和消炎。 3、饮食调节:饮食调节是预防和治疗外痔和肛裂的重要措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便秘。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等,以减少对肛门的刺激。 4、生活习惯改善: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外痔和肛裂。避免久坐久站,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排便后使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粗糙的卫生纸。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用力排便。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外痔和肛裂,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外痔切除术和肛裂切除术。外痔切除术通过切除外痔组织,缓解症状。肛裂切除术通过切除肛裂创面,促进愈合。手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术后需注意护理。 外痔加肛裂的治疗需结合饮食、运动和生活护理等多方面措施。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运动上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肠道蠕动。生活护理上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