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母婴血型不合、感染、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1、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与胎儿ABO或Rh血型不合导致溶血,红细胞破坏后产生过量胆红素。表现为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需光疗或换血治疗,药物可用人血白蛋白、苯巴比妥、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2、细菌病毒感染新生儿败血症、TORCH感染等导致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伴随发热、喂养困难,需抗感染治疗,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阿昔洛韦、青霉素类抗生素。
3、胆道闭锁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直接胆红素升高。大便呈陶土色,需葛西手术或肝移植,药物可用熊去氧胆酸、脂溶性维生素、利胆剂。
4、遗传代谢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遗传病引发红细胞易破裂。可能伴贫血、肝脾肿大,需特殊配方奶喂养,药物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促红细胞生成素。
家长需每日监测黄疸范围变化,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使用磺胺类等诱发溶血药物,发现嗜睡或抽搐立即急诊。
新生儿夜里哭闹可能由饥饿、肠胀气、睡眠环境不适、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家长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 饥饿:新生儿胃容量小需频繁喂养,夜间未及时哺乳易引发哭闹。建议家长记录喂养时间,按需哺乳,可准备配方奶作为补充。
2. 肠胀气:婴儿肠道发育不完善易积气,表现为哭闹时蹬腿、面部涨红。家长需在喂奶后竖抱拍嗝,每日做排气操,必要时使用西甲硅油缓解症状。
3. 环境不适:室温过高过低、衣物过紧、尿布潮湿等均可导致不适。家长应保持室温24-26℃,选择纯棉衣物,每2小时检查尿布情况。
4. 疾病因素:可能与肠绞痛、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发热、呕吐、拒食等症状。若持续哭闹超过2小时或出现异常体征,需立即就医排查。
保持喂养规律,白天适当增加活动量有助于改善夜啼,持续哭闹伴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