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骨髓半相合移植是指供者与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部分匹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缺乏全相合供者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适应症选择
骨髓半相合移植主要适用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当患者缺乏全相合供者时,半相合移植成为重要选择。移植前需通过高分辨HLA配型确认供受者匹配程度,通常要求至少3/6以上位点相合。这类患者常伴有严重贫血、反复感染或出血倾向等临床表现。
2、预处理方案
移植前需采用强化预处理方案清除患者骨髓细胞,常用方案包含大剂量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注射液、白消安注射液等,联合全身放疗。预处理可能导致黏膜炎、肝静脉闭塞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部分患者可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降低毒性。
3、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
半相合移植后需重点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常用免疫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甲氨蝶呤片等药物组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表现为皮肤红斑、腹泻、黄疸,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则多见皮肤硬化、口腔干燥等症状。
4、感染防控
移植后早期需预防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可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细菌,伏立康唑片抗真菌,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患者需在层流病房隔离,定期监测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载量。粒细胞缺乏期需严格饮食消毒。
5、植入监测
通过外周血嵌合体分析监测供者细胞植入情况,植入不良时可考虑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完全供者嵌合通常需在移植后30天内建立,期间需输血支持。嵌合状态不稳定可能提示疾病复发或移植排斥,需及时干预。
骨髓半相合移植后需长期随访,定期评估嵌合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原发病情况。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生冷食物。根据体力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个人卫生,按时接种灭活疫苗,避免接触传染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孕妇血红蛋白98克/升属于轻度贫血,通常不严重但需及时干预。贫血程度主要与缺铁、叶酸不足、维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等因素有关。
1、缺铁妊娠期铁需求增加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可通过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补铁药物纠正,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摄入。
2、叶酸不足叶酸缺乏会影响红细胞生成,伴随食欲减退、舌炎等症状,需补充叶酸片并多食深绿色蔬菜、豆类等富含叶酸食物。
3、维生素B12缺乏素食或吸收障碍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出现手脚麻木等症状,可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配合鸡蛋、乳制品等饮食调整。
4、慢性失血痔疮、消化道出血等隐性失血会加重贫血,需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琥珀酸亚铁等药物,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建议孕妇每周食用2-3次动物血制品,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浓茶影响铁质吸收,按时复查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