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急性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镇痛治疗、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酒精刺激、高脂血症、药物因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急性胰腺炎发作期需严格禁食,通过胃肠减压减少胃酸和食物对胰腺的刺激。胃肠减压可引出胃内容物,降低胰液分泌压力。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待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后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
2、液体复苏
早期快速补液可纠正脱水及微循环障碍,预防胰腺坏死。通常采用晶体液进行容量复苏,维持尿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液体治疗需根据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调整,避免输液过量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
3、镇痛治疗
剧烈腹痛可选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等阿片类药物镇痛,避免使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疼痛控制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配合度。镇痛治疗需监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4、抑制胰酶分泌
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可抑制胰液分泌,减轻胰腺自身消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能减少胃酸分泌,间接降低胰酶激活。胰酶抑制剂需早期足量使用,持续至症状明显改善。
5、抗感染治疗
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广谱抗生素。感染多由肠道菌群移位导致,应覆盖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抗生素使用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疗程通常持续7-14天。
急性胰腺炎患者恢复期应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控制血脂血糖。建议少食多餐,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或CT评估胰腺恢复情况,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需尽早处理胆道病变。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胰腺炎复查通常需要空腹,尤其是涉及血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时。空腹状态有助于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避免食物干扰指标判断。
胰腺炎复查项目可能包括血常规、血淀粉酶、脂肪酶检测以及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要求空腹8小时以上,主要因为进食后可能影响淀粉酶、血糖、血脂等指标,导致结果偏高或波动。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需空腹以避免胃肠内容物遮挡胰腺,增强CT可能需要空腹配合造影剂使用。部分特殊检查如粪便弹性蛋白酶检测则无须空腹。医生会根据具体复查目的调整检查方案,但多数情况下会建议患者检查前保持空腹状态。
复查前3天应避免高脂饮食和饮酒,检查当天清晨禁食禁水。携带既往病历和检查报告以便医生对比病情变化。若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提前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时间。复查后根据结果调整饮食,急性胰腺炎恢复期应坚持低脂饮食,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并定期监测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