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两岁宝宝流口水怎么办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两岁宝宝流口水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许瑞英
许瑞英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两岁宝宝流口水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加强口腔肌肉训练、治疗口腔炎症、排查神经系统疾病等方式改善。流口水通常由生理性发育迟缓、口腔刺激、感染性疾病、神经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使用直立的喂食姿势减少吞咽困难,避免躺卧进食。选择适合月龄的吸管杯或宽口杯训练自主饮水能力,减少奶瓶使用频率。

2、口腔肌肉训练

通过吹泡泡、吸食稠状食物等游戏增强面部肌肉控制力。每日进行2-3次咀嚼训练,如食用苹果条、胡萝卜块等需反复咀嚼的食物。

3、治疗口腔炎症

鹅口疮等真菌感染可能导致唾液分泌增多,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碳酸氢钠溶液涂抹,配合维生素B2促进黏膜修复。

4、排查神经疾病

脑瘫等疾病可能伴随吞咽协调障碍,需通过头颅MRI评估脑发育情况。康复治疗包括低频电刺激吞咽反射区,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家长需每日清洁宝宝下颌皮肤预防口水疹,若持续流涎伴语言发育落后建议尽早就诊儿童康复科。避免强行擦拭刺激皮肤,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一般多大会说话

孩子一般在12-18个月开始说话,实际时间受到语言环境、听力发育、神经发育、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语言环境:

家长需多与孩子互动交流,丰富的语言刺激有助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追赶进度,避免长期使用电子设备替代人际对话。

2、听力发育:

家长需定期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耳炎等耳部疾病可能导致语言输入障碍,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或发音不清。

3、神经发育:

脑瘫或自闭症谱系障碍可能影响语言中枢功能,这类患儿常伴有眼神交流减少、重复刻板行为等表现,需儿童康复科专业评估。

4、遗传因素:

家族性语言发育延迟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理解正常但表达滞后,家长需记录三代亲属语言发育史供医生参考。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发育里程碑,若24个月仍无有意义词汇或36个月不会短句,应及时到儿童保健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