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儿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叶小茵
叶小茵 福建协和医院 主治医师
小儿物理降温可通过温水擦浴、冰袋冷敷、减少衣物、调节室温、补充水分等方式进行。需注意避免过度降温、观察体温变化、防止皮肤损伤、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及时就医。
1、温水擦浴:使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下、四肢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达到降温效果。注意水温不宜过低,擦拭时动作轻柔,避免刺激皮肤。擦拭后及时擦干,防止着凉。
2、冰袋冷敷:将冰袋包裹在毛巾中,放置于孩子的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处,帮助局部降温。冰袋与皮肤之间需用毛巾隔开,避免直接接触造成冻伤。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使用。
3、减少衣物:当孩子体温升高时,适当减少衣物,保持穿着宽松、透气,有助于散热。避免过度包裹,尤其是棉被过厚会阻碍热量散发,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孩子受凉。
4、调节室温:保持室内温度在20-24℃之间,湿度在50%-60%之间,营造舒适的降温环境。可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室温,但避免冷风直接吹向孩子。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散热。
5、补充水分:体温升高时,孩子容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及时补充温开水、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帮助维持体液平衡,促进排汗散热。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少量多次补充为宜。观察孩子排尿情况,确保水分摄入充足。
物理降温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每3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若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高热惊厥、意识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物理降温期间,注意孩子的饮食,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汤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促进身体恢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在校体育课接球被同学撞骨折怎么办

孩子在校体育课接球被同学撞骨折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处理方式主要有固定患肢、冰敷消肿、影像学检查、复位治疗、康复训练。

1、固定患肢

使用夹板或绷带临时固定骨折部位,避免移动造成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平卧位搬运。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2、冰敷消肿

伤后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冰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缓解肿胀疼痛。禁止热敷或按摩,可能加重组织水肿。

3、影像学检查

需拍摄X线片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必要时进行CT三维重建。青枝骨折常见于儿童,表现为骨皮质皱褶但未完全断裂。粉碎性骨折需评估骨块数量及位置。

4、复位治疗

闭合性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恢复解剖对位,复位后石膏固定4-6周。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需手术内固定,常用克氏针、弹性髓内钉等儿童专用器械。骨骺损伤需特别关注生长板保护。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抗阻练习。可配合超声波、低频电刺激等物理治疗促进骨愈合。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骨痂生长情况。

骨折愈合期间需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吸收。选择西蓝花、豆腐等高钙食物,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家长应协助记录患肢感觉变化,如出现麻木、苍白需立即复诊。康复阶段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6个月内避免参加对抗性体育活动。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