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怎么判断是来月经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怎么判断是来月经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曲中玉
曲中玉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判断是否来月经可通过观察阴道出血特征、伴随症状及周期规律性进行初步确认。月经通常表现为周期性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阴道出血,主要判断依据有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颜色变化、伴随症状以及周期规律性。

1、出血持续时间

正常月经出血持续3-7天,多数女性为4-5天。若出血时间短于2天或超过8天,需考虑内分泌紊乱、子宫肌瘤等病理因素。月经初潮少女可能出现不规律出血,但持续超过10天应就医排查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出血量特征

每次月经总失血量约20-60毫升,日用卫生巾更换频率约3-6次/日。若每小时浸透1片以上卫生巾持续2小时,或排出大量血块,提示月经过多,可能与子宫腺肌症、凝血功能障碍有关。相反,点滴状出血持续多日可能是黄体功能不足。

3、血液颜色变化

月经血呈暗红色,含子宫内膜碎片和纤溶酶,通常不凝固。初期可见鲜红色血液,后期逐渐转为棕褐色。若持续排出鲜红色血液伴大量血块,或出现灰白色分泌物,需警惕流产、感染等异常情况。

4、典型伴随症状

经期常伴下腹坠胀、腰骶酸痛等前列腺素引起的症状,部分女性出现乳房胀痛、情绪波动。若疼痛剧烈影响生活,或出现发热、异常分泌物,可能提示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排卵期出血则多无伴随症状。

5、周期规律性

正常月经周期21-35天,相邻周期差异不超过7天。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可能出现周期紊乱,但生育期女性突然停经或周期混乱需排除妊娠、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记录基础体温和宫颈黏液变化有助于区分月经与异常子宫出血。

建议建立月经日记记录周期、经量及症状变化,选择纯棉透气卫生用品并每2-3小时更换。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盆浴,出现严重贫血、剧烈腹痛或周期持续紊乱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激素六项和超声等检测。日常保持适度运动,注意腹部保暖,均衡摄入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缺铁性贫血。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怎么能够治疗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可通过疫苗接种、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手术、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小儿麻痹症通常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肌肉无力或瘫痪。

1、疫苗接种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我国采用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策略,婴儿出生后需按计划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疫苗接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家长需按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接种,避免漏种或延迟。

2、物理治疗

对于已出现肌肉无力的患儿,早期开展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功能。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疗能减轻关节负荷,电刺激可延缓肌肉萎缩。治疗师会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家长需每日协助患儿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

3、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抑制病毒复制,辅酶Q10片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修复。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自行调整剂量可能加重肝肾负担。部分患儿可能需要使用巴氯芬片缓解肌肉痉挛。

4、矫形手术

严重畸形患儿需考虑跟腱延长术矫正足下垂,肌腱转位术重建肌力平衡,关节融合术稳定松弛关节。手术时机选择很关键,通常建议在骨骼发育相对稳定后进行。术后需配合支具固定和康复训练,家长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5、康复训练

长期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平衡训练改善站立稳定性,步态训练纠正异常行走模式,作业治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家长需营造积极训练环境,选择合适辅助器具如矫形器、步行器,定期评估康复效果并调整方案。

小儿麻痹症患儿日常需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过度肥胖增加关节负担。保持规律作息,预防呼吸道感染。居住环境应消除障碍物,配备防滑设施。家长要关注患儿心理状态,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定期复查肌力和关节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