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怎么能够治疗小儿麻痹症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怎么能够治疗小儿麻痹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麻痹症可通过疫苗接种、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手术、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小儿麻痹症通常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肌肉无力或瘫痪。

1、疫苗接种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我国采用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策略,婴儿出生后需按计划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疫苗接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家长需按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接种,避免漏种或延迟。

2、物理治疗

对于已出现肌肉无力的患儿,早期开展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功能。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疗能减轻关节负荷,电刺激可延缓肌肉萎缩。治疗师会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家长需每日协助患儿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

3、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抑制病毒复制,辅酶Q10片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修复。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自行调整剂量可能加重肝肾负担。部分患儿可能需要使用巴氯芬片缓解肌肉痉挛。

4、矫形手术

严重畸形患儿需考虑跟腱延长术矫正足下垂,肌腱转位术重建肌力平衡,关节融合术稳定松弛关节。手术时机选择很关键,通常建议在骨骼发育相对稳定后进行。术后需配合支具固定和康复训练,家长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5、康复训练

长期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平衡训练改善站立稳定性,步态训练纠正异常行走模式,作业治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家长需营造积极训练环境,选择合适辅助器具如矫形器、步行器,定期评估康复效果并调整方案。

小儿麻痹症患儿日常需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过度肥胖增加关节负担。保持规律作息,预防呼吸道感染。居住环境应消除障碍物,配备防滑设施。家长要关注患儿心理状态,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定期复查肌力和关节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肾衰竭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肾衰竭早期症状主要有排尿异常、食欲减退、水肿、疲劳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肾衰竭通常由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尿路梗阻、遗传性肾病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排尿异常

排尿异常是小儿肾衰竭的常见早期表现,可能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加深或出现泡沫尿。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夜尿增多或尿频尿急。这些症状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尿蛋白渗出有关。家长需观察孩子排尿习惯变化,若持续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碳酸氢钠片、复方α-酮酸片等。

2、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多由体内代谢废物蓄积刺激胃肠道引起,患儿可能出现厌食、恶心甚至呕吐。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家长需注意孩子饮食情况,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复合维生素B溶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改善症状。

3、水肿

水肿多始于眼睑和面部,逐渐发展至下肢甚至全身,与钠水潴留和低蛋白血症有关。按压水肿部位可出现凹陷,晨起时较为明显。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水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并尽快就医。临床可能使用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等药物。

4、疲劳乏力

疲劳乏力与贫血、电解质紊乱及毒素蓄积有关,患儿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精神萎靡、嗜睡等。家长需注意孩子日常精神状态,避免过度劳累。治疗上需纠正贫血和电解质失衡,可能用到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琥珀酸亚铁颗粒、氯化钾缓释片等。

5、生长发育迟缓

慢性肾衰竭会导致生长激素抵抗和代谢紊乱,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骨骼发育延迟。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生长曲线,加强营养支持。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维生素D滴剂、碳酸钙颗粒等治疗。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肾内科就诊,完善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控制水分和蛋白质摄入量,避免高盐高钾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定期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对于已确诊患儿,家长需做好长期管理,配合医生进行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防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