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紫癜性肾炎可采用中药治疗,常用方剂包括雷公藤多苷片、黄葵胶囊、肾炎康复片、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等。紫癜性肾炎属于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病变,中医认为与湿热瘀阻、脾肾两虚等因素相关,需在专业中医师辨证后使用药物。
雷公藤多苷片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适用于紫癜性肾炎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者。该药主要成分为雷公藤提取物,能减轻肾小球免疫损伤,但需注意其对肝功能的潜在影响,用药期间禁止妊娠。
黄葵胶囊以黄蜀葵花为主要成分,可清热利湿、解毒化瘀,适用于湿热型紫癜性肾炎。临床研究显示其能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胃肠不适。
肾炎康复片由丹参、黄芪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功效,适合病程较长的脾肾气虚型患者。该药可改善肾脏微循环,减少血尿反复发作,服用时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百令胶囊含发酵冬虫夏草菌粉,能补肺肾、益精气,适用于紫癜性肾炎伴免疫功能紊乱者。其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减轻肾脏炎症,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钾水平。
金水宝胶囊同样含虫草菌粉,主治肺肾两虚证,对紫癜性肾炎的腰酸乏力症状有改善作用。该药可协同减少激素治疗副作用,但感冒发热期间应暂停服用。
紫癜性肾炎患者使用中药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及可能致敏的食物如海鲜、芒果等。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可配合艾灸足三里、肾俞等穴位辅助调理。若出现水肿加重或血压升高,须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肾积水可能由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尿路结石、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统肿瘤等原因引起。肾积水是指尿液从肾脏排出受阻,导致肾盂肾盏扩张,可能伴随腰部疼痛、排尿困难、尿路感染等症状。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是小儿肾积水的常见原因,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患儿可能出现腰部胀痛、排尿不畅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狭窄程度选择输尿管扩张术或输尿管再植术,术后需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
膀胱输尿管反流指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和肾脏,长期反流可导致肾积水。患儿可能出现反复尿路感染、发热等症状。轻度反流可观察随访,中重度反流需行输尿管再植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尿路结石阻塞尿路可引起肾积水,患儿可能出现剧烈腰痛、血尿等症状。较小结石可通过多饮水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术后需调整饮食预防结石复发。
神经源性膀胱因神经控制异常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可能引起肾积水。患儿可能出现尿失禁、排尿困难等症状。治疗包括间歇导尿、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片,严重者需行膀胱扩大术。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母细胞瘤压迫尿路可导致肾积水,患儿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血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
家长发现孩子有排尿异常、反复发热或腰腹部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需保证孩子充足饮水,避免憋尿,注意会阴部清洁。确诊肾积水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肾功能变化。根据病因不同,部分患儿可能需要长期随访或多次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