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静脉造瘘术后波动小怎么办?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静脉造瘘术后波动小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静脉造瘘术后波动小可通过调整肢体姿势、热敷促进血流、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手术修复或重新造瘘等方式改善。静脉造瘘术后波动减弱可能与瘘管狭窄、血栓形成、局部压迫、血管痉挛或低血压等因素有关。

1、调整肢体姿势

保持造瘘侧肢体自然下垂或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屈曲或受压。重力作用有助于增加瘘管血流量,改善波动感。日常避免佩戴过紧的衣物或饰品,睡眠时用软枕垫高手臂。若为下肢造瘘,可尝试短时间站立或行走观察波动变化。

2、热敷促进血流

用40℃左右温毛巾敷于造瘘部位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热敷能扩张局部血管,缓解血管痉挛,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操作前需确认皮肤无感染或破损,避免烫伤。热敷后可配合轻柔按摩,方向沿静脉回流路径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推按。

3、抗凝药物治疗

若确诊血栓形成,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防止血栓进展,但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合并血管痉挛时可能联用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等钙通道阻滞剂。

4、手术修复瘘管

对于药物无效的严重狭窄或血栓,需行经皮血管成形术或开放式手术修复。前者通过球囊扩张狭窄段并放置支架,后者需切除病变段后重新吻合血管。术后需加强抗凝并定期超声监测,避免吻合口内膜增生导致再狭窄。

5、重新选择造瘘部位

当原瘘管无法维持有效血流时,需在另一侧肢体或同侧近心端重新造瘘。术前需评估血管条件,优先选择非优势侧上肢头静脉-桡动脉吻合。二次手术需避开感染区域,术后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成熟。

日常应每日3次触摸检查瘘管震颤,避免造瘘侧肢体提重物或测血压。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控制血压平稳。若波动持续减弱伴透析血流不足、肢体肿胀或疼痛,须立即就医。术后6周内每周复查血管超声,稳定后每月随访1次。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限制高磷食物摄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尼美舒利颗粒可以退烧吗

尼美舒利颗粒可以退烧,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尼美舒利颗粒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关节炎、术后疼痛等疾病,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药。

尼美舒利颗粒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适用于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的发热症状。该药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一定效果,如感冒、流感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体温升高。使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超量或长期服用,以免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服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或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医。

尼美舒利颗粒可能引起恶心、头晕等副作用,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服药期间应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用,禁止用于肝功能不全者。建议发热患者多饮水、保持休息,配合物理降温方法。若服药3天后发热未缓解,或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须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