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8次阅读
小儿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环境控制等方式治疗。小儿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过敏原刺激、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建议家长每日多次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尤其在洗澡后立即涂抹,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功能。避免使用含香料或酒精的护肤品。
2、外用药物: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外用制剂,可缓解瘙痒和炎症反应。家长需注意药物使用范围和疗程。
3、口服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帮助控制过敏反应和止痒。
4、环境控制:家长需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避免过热出汗;选择纯棉衣物,减少化纤织物摩擦;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减少尘螨等过敏原接触。
建议母乳喂养期间母亲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可能致敏的食物;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应逐一排查食物过敏原,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新生儿耳朵流黄水可能由耳垢堆积、外耳道炎、中耳炎、先天性耳瘘管感染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耳垢堆积新生儿耳道狭窄,耳垢混合羊水残留可能导致黄色分泌物。家长需用棉签轻柔清理外耳廓,禁止掏挖耳道。
2、外耳道炎洗澡进水或呛奶流入耳道引发感染,表现为流黄水伴红肿。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
3、中耳炎呛奶导致细菌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常见发热、拒奶症状。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口服抗生素。
4、耳瘘管感染先天性耳前瘘管继发感染时渗出脓液,需手术切除治疗。表现为瘘管开口处红肿渗液,可能反复发作。
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用干净棉球吸干分泌物,避免自行用药,保持耳部干燥清洁,就医后按医嘱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