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什么是心脑血管病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心脑血管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脑血管病是指心脏和脑部血管发生病变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胸闷、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冠心病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主要病因,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因素可能加速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脑卒中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多由脑动脉血栓或栓塞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常与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有关。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头痛、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治疗可能涉及阿司匹林肠溶片、胞磷胆碱钠胶囊、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3、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未控制可能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肥胖、高盐饮食等因素相关,继发性高血压可能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等。医生可能开具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等降压药物。

4、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心脏泵血功能无法满足机体需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可能进展为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严重者可能需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5、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指除心脑血管外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以下肢动脉多见。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是主要危险因素。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肢体疼痛、休息后缓解。治疗措施包括西洛他唑片、贝前列素钠片等药物,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或旁路移植手术。

预防心脑血管病需要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超重者应控制体重。已确诊患者须遵医嘱长期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出现胸痛、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肿瘤病人康复如何科学锻炼

肿瘤病人康复可通过散步、瑜伽、力量训练等方式科学锻炼。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生活质量。 1、散步:散步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适合大多数肿瘤患者。每天坚持30分钟的散步,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同时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注意选择平坦的地面,避免过度疲劳,根据身体状态调整步速和时间。 2、瑜伽:瑜伽结合了呼吸控制和轻柔的体式,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肿瘤患者可以选择温和的瑜伽课程,如哈他瑜伽或恢复性瑜伽,避免高强度的体式。每周练习2-3次,每次30分钟,能够有效缓解身体僵硬和疼痛。 3、力量训练:适度的力量训练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防止因治疗导致的肌肉萎缩。患者可以使用轻量哑铃或弹力带进行训练,每周2次,每次20分钟。注意避免过度负重,训练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4、呼吸练习:呼吸练习有助于改善肺功能,缓解因治疗引起的呼吸不适。患者可以尝试腹式呼吸或深呼吸练习,每天10-15分钟。练习时保持放松,专注于呼吸节奏,能够有效减轻焦虑和疲劳感。 5、水中运动:水中运动对关节和肌肉的负担较小,适合肿瘤患者。可以选择水中散步、水中有氧操或游泳,每周1-2次,每次30分钟。水的浮力能够减轻身体压力,同时提供适度的阻力训练,帮助增强肌肉力量。 肿瘤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应根据自身病情和治疗阶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饮食上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如鸡蛋、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支持身体恢复。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空腹运动。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锻炼并咨询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