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皮肤瘙痒抓挠后出现小米粒状皮疹可能与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或毛囊炎有关,症状发展通常从局部红斑逐渐进展为丘疹或水疱。
1、过敏性皮炎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表现为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地奈德乳膏、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2、湿疹皮肤干燥或长期摩擦诱发炎症反应,出现密集小丘疹和渗出倾向。建议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配合口服西替利嗪片治疗。
3、荨麻疹食物或药物过敏引起组胺释放,特征为风团样皮疹和划痕征。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及地塞米松注射液。
4、毛囊炎细菌感染导致毛囊周围出现脓疱疹,可能伴随压痛。需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菌药物处理。
避免过度搔抓患处,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发作期间忌食海鲜辛辣食物,持续加重需至皮肤科就诊。
身体长小肉粒可能与皮肤软纤维瘤、寻常疣、皮脂腺囊肿、传染性软疣等因素有关。
1、皮肤软纤维瘤皮肤软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增生,通常与皮肤摩擦、肥胖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柔软无痛的肉色小突起,一般无须治疗,必要时可通过激光或手术切除。
2、寻常疣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粗糙坚硬的肉粒,可通过冷冻治疗、水杨酸制剂或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去除。
3、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因毛囊堵塞导致皮脂潴留形成,表面可能出现黑头样开口,合并感染时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者需手术切除。
4、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由痘病毒感染所致,表现为蜡样光泽的半球形丘疹,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刮除术、斑蝥素或西多福韦乳膏治疗。
日常需避免抓挠患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肉粒短期内增大、破溃或伴有疼痛,建议及时就诊皮肤科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