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味觉减退可能由年龄增长、口腔卫生不良、感冒鼻塞、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对酸甜苦咸感知下降、进食无味等症状。
1、年龄增长:味蕾数量随年龄增加自然减少,60岁以上人群可能出现生理性味觉退化。建议通过丰富食物种类刺激味觉,无须特殊治疗。
2、口腔卫生不良:牙周炎或舌苔过厚会覆盖味蕾。需加强刷牙及舌苔清洁,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过氧化氢溶液维护口腔环境。
3、感冒鼻塞: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嗅觉暂时丧失,连带影响味觉。针对原发病可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氨酚伪麻美芬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症状缓解后味觉多自行恢复。
4、药物副作用:部分降压药或抗抑郁药可能干扰味觉传导。常见于卡托普利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甲氨蝶呤片等药物,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长期味觉异常者建议检测血清锌水平,适量补充牡蛎、牛肉、南瓜子等富锌食物,避免吸烟及过烫饮食刺激味蕾。
流行性感冒一般7-10天会好,实际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免疫状态、是否及时治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病情程度:轻型流感可能5-7天恢复,重症患者可能持续2周以上,合并肺炎等并发症时病程更长。
2、年龄差异:儿童和老年人恢复较慢,儿童免疫系统未完善,老年人常伴有慢性病,病程可能延长至10-14天。
3、免疫状态: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病毒清除速度较慢,病程可能超过14天。
4、治疗干预: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1-2天,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恢复期延长。
流感期间建议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现高热不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