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肌腱损伤一般需要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通常在损伤后48小时内进行,每次冷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
肌腱损伤后局部血管可能出现破裂,导致出血和组织液渗出,引发肿胀和疼痛。冷敷能够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和组织液渗出,从而减轻肿胀程度。低温还可以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缓解疼痛症状。冷敷材料可以选择冰袋或冷毛巾,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冷敷过程中需要观察皮肤反应,出现苍白或麻木需立即停止。
部分特殊情况下冷敷可能不适用。开放性伤口存在时冷敷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要先进行清创处理。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冷敷可能加重局部缺血,需要谨慎使用。对冷刺激过敏者可能出现皮肤荨麻疹等不良反应,这类人群不宜冷敷。冷敷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局部冻伤,需要严格控制冷敷时长。
肌腱损伤后除冷敷外,还需要注意休息制动,避免加重损伤。48小时后可考虑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损伤严重时可能出现明显功能障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康复期间可进行适度康复训练,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二次损伤。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助于肌腱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