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针灸治疗腱鞘炎效果怎么样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针灸治疗腱鞘炎效果怎么样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卢成瑜
卢成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针灸治疗腱鞘炎可通过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等方式发挥作用。腱鞘炎通常由长期重复性动作、局部劳损、感染等因素引起。
1、缓解疼痛: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合谷、曲池等,能够调节神经系统,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减轻腱鞘炎引起的疼痛感。同时,针灸还能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
2、改善血液循环:针灸能够通过刺激局部穴位,如阿是穴,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这种作用有助于缓解腱鞘周围的炎症反应,减少肿胀和僵硬感。
3、促进炎症吸收:针灸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局部抗炎能力,帮助加速炎症的吸收和修复。例如,针刺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腱鞘炎的症状。
4、调节肌肉张力:腱鞘炎常伴随局部肌肉紧张或痉挛,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肩井、天宗等,能够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减轻腱鞘炎的不适感。
5、辅助康复:针灸可作为腱鞘炎康复治疗的辅助手段,通过定期治疗,能够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同时,针灸还能调节患者的整体状态,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治疗腱鞘炎时,可结合饮食调理,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进行手腕部功能锻炼,如握拳、伸展等,增强局部肌肉力量;避免长时间重复性动作,注意休息和保暖,防止病情加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如何判断膝盖痛是痛风

膝盖痛是否为痛风需结合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痛风性关节炎通常表现为突发单侧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但膝关节受累时需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鉴别。确诊需依赖血尿酸检测、关节液穿刺及双能CT等检查。

1、症状特点

痛风急性发作多夜间起病,12-24小时内疼痛达高峰,膝关节可出现明显红肿、皮温升高及活动受限,疼痛常呈刀割样。发作前可能有高嘌呤饮食或饮酒诱因,症状3-10天可自行缓解。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秋水仙碱片、泼尼松片可快速缓解症状,但需警惕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

2、血尿酸检测

男性血尿酸超过420μmol/L或女性超过360μmol/L提示高尿酸血症,但约1/3急性期患者血尿酸水平正常。需在发作缓解后重复检测,持续升高者痛风概率增大。苯溴马隆片、非布司他片等降尿酸药物需在急性期控制2周后使用,避免尿酸波动诱发再次发作。

3、关节液分析

关节穿刺发现针状尿酸钠结晶是诊断金标准,偏振光显微镜下呈负性双折光。需与假性痛风(焦磷酸钙结晶)鉴别。穿刺液白细胞计数常超过2000/μL,细菌培养排除感染性关节炎。穿刺后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可快速消炎止痛。

4、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多无异常,慢性期可见关节面穿凿样骨质破坏。超声可见双轨征或痛风石沉积,双能CT能特异性识别尿酸钠结晶。MRI有助于评估软骨损伤程度。影像学阴性不能排除早期痛风,需结合临床判断。

5、鉴别诊断

骨关节炎疼痛多为晨僵且活动后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呈对称性小关节受累伴RF阳性,感染性关节炎常有发热及脓性关节液。创伤性关节炎有明确外伤史。银屑病关节炎多伴皮肤病变。疑诊痛风但证据不足时可考虑诊断性治疗。

痛风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尿酸在300-360μmol/L,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000ml,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和关节受凉。肥胖者建议减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应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急性期过后需规律复查尿酸水平,遵医嘱调整降尿酸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停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