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胆汁由肝细胞持续分泌,经胆管系统贮存于胆囊并最终排入十二指肠,主要途径包括肝内合成、胆囊浓缩和Oddi括约肌调控。
1、肝内生成:
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每日分泌500-1000毫升胆汁,初级胆汁含胆盐、胆红素、胆固醇等成分。胆小管将胆汁汇入左右肝管,再经肝总管输送至胆囊管。
2、胆囊贮存:
胆囊通过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胆汁浓缩5-10倍,容积约40-70毫升。进食高脂食物时胆囊收缩素刺激胆囊壁平滑肌收缩,使浓缩胆汁排入胆总管。
3、胆管运输:
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长约7-9厘米,管径6-8毫米。胆总管下端与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输送胆汁至肠道参与脂质消化。
4、Oddi括约肌:
位于胆总管末端的环形肌群,空腹时保持收缩状态防止肠液反流。进食后受胆囊收缩素和迷走神经调节而松弛,允许胆汁以脉冲式释放进入十二指肠。
5、肠肝循环:
约95%胆盐在回肠末端被重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肝脏重新利用。每日5-10%胆盐随粪便排出,由肝脏合成补充维持胆汁酸池稳定。
保持规律进食节奏有助于胆汁周期性排放,建议每日三餐定时且包含适量优质脂肪如深海鱼、坚果等。避免长期空腹或暴饮暴食可减少胆汁淤积风险,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促进内脏血液循环。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陶土样大便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查胆道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