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能查出来不

|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母乳性黄疸能查出来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勇
陈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母乳性黄疸可以通过血清胆红素检测和临床评估明确诊断。诊断依据主要有母乳喂养史、胆红素水平变化特点、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因素等。

1、血清胆红素检测

通过采集新生儿足跟血或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母乳性黄疸患儿通常表现为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峰值出现在出生后5-15天,数值一般不超过15mg/dL。该检测能客观反映黄疸程度,需在专业医疗机构完成。

2、母乳喂养史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哺乳频率、乳汁摄入量及体重增长情况。典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每日哺乳次数可达8-12次,但可能因哺乳技巧不足导致实际摄入量不够。这种摄入性黄疸多发生在出生后3-5天,与母乳分泌不足相关。

3、胆红素变化曲线

动态监测显示母乳性黄疸的胆红素水平呈缓慢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持续时间可达3-12周。与病理性黄疸的快速上升不同,其每日胆红素上升速度通常小于5mg/dL,这种特征性变化是重要鉴别点。

4、排除性诊断

需通过血型鉴定、Coombs试验、肝功能等检查排除ABO溶血病、G6PD缺乏症等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患儿这些检查结果通常正常,且不伴有肝脾肿大、贫血等异常表现。

5、暂停哺乳试验

暂停母乳喂养48-72小时后,若胆红素水平下降30%以上可支持诊断。但该方法可能影响母乳喂养建立,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期间需用配方奶器维持泌乳。

确诊母乳性黄疸后,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建议继续母乳喂养并加强哺乳指导。家长应每日观察黄疸变化,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若出现嗜睡、拒奶或黄疸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保持适度阳光照射有助于胆红素代谢,但需避免直射眼睛和过度暴晒。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手足口39度算重症了吗

手足口病体温达到39度并不一定属于重症,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手足口病的重症判断主要依据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症状,而非单纯体温高低。体温升高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方式缓解,同时需注意预防并发症。 1、体温监测:手足口病患儿体温升高是常见症状,39度属于高热范围,但并非重症的唯一标准。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变化趋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2、物理降温:体温39度时,可先尝试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 3、药物退热: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每6-8小时一次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注意按体重计算剂量。 4、重症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通常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嗜睡、呕吐、肢体抖动或抽搐等。出现这些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5、家庭护理:患儿居家隔离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粥、面条等。鼓励多饮水,补充体液,促进代谢。 手足口病患儿体温39度时,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同时注意识别重症症状。居家护理期间,保持患儿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适当补充水分,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鼓励患儿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促进身体恢复。如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