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鼻息肉不治疗多数情况下会导致症状加重,但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鼻息肉可能由慢性鼻炎、过敏反应、真菌感染、囊性纤维化等原因引起。
1、慢性鼻炎长期鼻腔炎症刺激黏膜增生形成息肉,伴随鼻塞、流脓涕。可通过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
2、过敏反应过敏原持续刺激导致鼻黏膜水肿增生,伴随打喷嚏、眼痒。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
3、真菌感染真菌侵袭鼻窦黏膜引发炎性息肉,伴随头痛、面部胀痛。需手术清除病灶并配合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
4、囊性纤维化遗传性疾病导致黏液稠度异常形成息肉,伴随反复肺部感染。需基因治疗结合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厄多司坦。
建议定期复查鼻腔情况,避免用力擤鼻,保持室内湿度适宜,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
外耳湿疹可能由过敏反应、皮肤屏障受损、真菌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药膏、抗真菌药物、保湿修复等方式治疗。
1、过敏反应接触洗发水、耳饰金属等过敏原可能导致外耳湿疹,表现为耳廓皮肤红肿瘙痒。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配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
2、皮肤屏障受损频繁掏耳或过度清洁破坏耳部皮肤保护层,引发干燥脱屑型湿疹。建议减少局部刺激,使用凡士林或尿素软膏保湿修复,严重时可短期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
3、真菌感染耳道潮湿环境易滋生念珠菌等真菌,伴随黄色渗液和鳞屑。确诊需显微镜检查,可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洗剂等抗真菌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
4、遗传因素特应性体质人群更易发生慢性复发性湿疹,常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共存。除规范用药外,需长期维持皮肤保湿,避免温度骤变等诱发因素。
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搔抓刺激,发作期间减少海鲜等高蛋白饮食摄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