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宝宝发烧一般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使用退烧药,实际是否需要用药还需结合精神状态、发热原因等因素综合判断。
1、体温标准:腋温超过38.5摄氏度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用药,但早产儿、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医。
2、精神状态:即使体温未达38.5摄氏度,若宝宝出现嗜睡、拒食、持续哭闹等异常表现,家长需及时就医评估。
3、基础疾病:有热性惊厥史、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宝宝,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制定退热方案。
4、发热原因:疫苗接种后低热通常无须用药,但持续高热或伴随皮疹等症状需就医明确病因。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发热时的伴随症状,保持适量饮水,避免过度包裹,体温升高时可配合物理降温。
宝宝发烧多数情况下无须立即打退烧针,优先推荐物理降温或口服退烧药。退烧针适用于持续高热或口服药物无效时,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1、物理降温:家长可用温水擦拭宝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
2、口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是儿童常用退烧药物,家长需按体重计算剂量。服药后需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
3、补液护理:家长需少量多次给宝宝补充母乳、配方奶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发热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4、就医指征: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伴随抽搐等症状时,家长须立即就医。退烧针仅作为医疗机构的应急处理手段。
家长需密切监测宝宝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退烧针。发热期间保证充足休息,必要时及时儿科就诊。